点击数:389 更新时间:2025-04-30

暗夜惊昙

——告诉您一个不一样的大隋王朝

◎杜吉民

兴修水利


        两项工程给全国起了示范作用,加之隋文帝大力提倡,使得各地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蓬勃发展。
        都官尚书兼领太仆寺的元晖,看到三畤原上有大片的盐碱地荒芜,感到十分可惜,觉得如果用水压一下盐碱,就可以使它长出庄稼,浪费了这片平地十分可惜。就向隋文帝奏请:决杜阳水灌溉三畤原,边荒原为沃土。隋文帝夸赞元晖是未果谋事之臣,批准了他的奏章。工程实施后,三畤原万顷盐碱地果然变成了良田,并带动了京畿地区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大提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能力。
        关东地区也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怀柔刺史卢贲开凿了利民渠,引沁水东注,导入温县的“温柔渠”,沿途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大量的盐碱地得以开发变为良田。
        蒲州刺史杨尚希是个有心人,治理地方颇受百姓的拥戴。他把濮水引出,利用地势的高低差,对土地实行自流灌溉,发展了千顷稻田,使北方有了大米,老百姓欢呼雀跃。
        兖州沂、泗河在兖州城东交汇后,滔滔南流,像几千匹脱缰的野马,奔腾于大泽之中,淹没农田、房屋,给当地百姓造成很大损失。刺史薛冑就发动当地百姓运石筑堰,让河水西流,使大泽变成良田。既灌溉了农田,又有舟楫之利,兖州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兖州需要的物资顺利运进来。老百姓十分感激,号此水利工程为薛公丰兖渠。


铸造隋五铢


        隋初,市场混乱,通货紧张,市面上流通的是北周的五铢钱,还有北齐的五铢钱。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人看到有利可图,也私自铸币,在世家大族的庇护下,形成了采购、铸造、销售、洗白一条龙的产业链。大大冲击了大隋的经济。这些钱重量不足,成色差,钱文模糊。隋文帝采取严厉措施坚决予以打击。对私自铸造、贩卖假币的,依照《开皇律》判处斩刑。同时,下令铸造新币:隋五铢,以新币代替旧币,让市场有通货可用。隋五铢面、背周郭精整,钱文深峻,字狭缘宽。规定每千枚重四斤二两,每钱重三克多,与面值相符,径二点一厘米,“五”字交股两笔较直,左方靠近穿孔处有一竖画,其余三面无郭;“铢”字金首三角内斜,“朱”首方折。铜色清淡,色泽银白,币材配制独特,铅锡比例高达三成以上,故又称之为白钱。
        隋文帝拿到铸币处送来的样钱百感交集:大隋终于有了自己的钱币,这钱币的质量不比任何朝代差,可媲美汉代的五铢钱,更是超越北周、北齐的五铢钱。于是下令全国通行隋五铢。
        开皇三年,下令各个关津置五铢钱百钱为样钱,凡入关者都要将所携钱币与样钱勘验,相符者放行,不符者当场销毁为铜,没入官府,改铸新钱。同时,禁止前代旧钱。到了开皇四年,看到全国旧钱禁而不止,一面下令旧钱两枚可兑一枚新币,一面下令凡出现流通旧钱的地区,县令罚半年俸禄。经过全力整顿,至开皇五年,全国货币基本趋于统一。
        隋文帝把前朝五花八门的钱币统一到隋“五铢”钱上,严厉打击了私人铸币,使得国家能够牢牢控制货币的铸造及流通量,从而能从总体上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经济控制,对稳定市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第二十五章  “汉朝贾生”公卿忌 宫廷人情似波澜


        苏威和高颎是隋文帝初期的两颗政治新星,也是当时朝廷的栋梁。他两个与虞庆则、杨雄一起被称为朝廷“四贵”,可谓风头劲、地位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的成就却遭到了部分权贵的嫉恨。


苏威被告


        苏威出身名门,其父苏绰是西魏、北周时的度支尚书,但贡献绝不仅仅在财政方面。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周武帝治理北周奠定指导思想,是周武帝治理国家的大脑。苏威少年得志,袭爵羡阳县公。大冢宰宇文护见苏威出类拔萃,就把女儿强行嫁给了他。但苏威很聪明,看清宇文护专权不会有好下场,和他走得太近,恐怕不得善终,但又不敢公开拒绝,怕招来杀身之祸。就在娶了宇文护女儿新兴郡主后不久,遁入终南山中,以读书为乐,给他官也不做。如果只把苏威看作一个识时务的胆小鬼或者是隐者就错了。他的堂妹嫁给了元雄,元雄早先与突厥有仇,突厥人就派人出使北周,向北周索要元雄夫妻及孩子,若不然,则兵犯北周。当时北周无法和突厥抗衡,为自保,就想交出元雄一家,以换得北周的安宁。苏威知道后,对众人说:
        “突厥人贪财,送出元雄北周也不会平安,可以用金钱贿赂他们。”
        于是就变卖了田地宅院,罄全家所有赎回元雄。当时的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他义薄云天,颇有侠义风骨。
        隋文帝担任宰相后,高颎向他推荐了苏威,说苏威有经天纬地之才,并把苏威的事迹讲给他听。隋文帝很是欣赏,就召见了苏威并与之交谈。隋文帝觉得高颎所言不虚。苏威在京城住了一个月,得知隋文帝将要受禅代周,就逃回了故里。得知苏威跑回故乡种地,高颎十分不安,就向隋文帝请求追回苏威,隋文帝摆摆手,说道:
        “他逃走,和爱卿无关。他确实有才,他只是不想参与我的事,你暂且不用管他,等事成之后,他自然会回来。”
        果然,隋文帝接受禅位后不久,隋文帝召见苏威,苏威欣然接受。隋文帝任命苏威担任太子少保,追封他的父亲苏绰为阫公,让苏威承袭爵位。过了不久,隋文帝又任命苏威为纳言、度支尚书。
        苏威就职后,可谓尽心竭力,发挥自己管理财政的特长,为隋文帝出谋划策。
        苏绰在西魏时,因为国用不足,连年征战,所以制定的税负比例很重,他慨然说道:
        “我今天制定的重税法,就譬如张满的弓,只是为了在战乱之时满足国用,并不是治平之世的做法,后世的君子,谁能把弓弦放松呢?”
        苏威牢记父亲的话,把减轻百姓负担当作自己的使命。如今他担任了度支尚书,就奏请减免赋税徭役,尽量从轻从简,隋文帝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后,受到朝野上下的欢迎。苏威也因此逐步受到隋文帝的信任和倚重,让他和高颎一起掌管朝政。
        隋文帝在听一位官员汇报时,那名官员不知如何,回答失措,驴唇不对马嘴,隋文帝越诘问他回答越混乱,隋文帝十分生气,想要杀他。苏威正好进殿阁向隋文帝请示别的事情,遇到隋文帝正在气头上,追杀那位官员,苏威拦住隋文帝进谏,隋文帝不听,非要亲自杀死这位官员不可。苏威从地上爬起,站在隋文帝面前不动,隋文帝绕开他向那人奔去,苏威又上前遮拦。隋文帝见杀不成,非常生气,拂袖返回宫中,过了很长时间,隋文帝才又召见苏威,对他致歉道:
        “爱卿你真是为我大隋无私无畏啊,避免了朕成为纣王,你能够这样做,我十分欣慰,有你这样的诤臣,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就赏赐给他骏马两匹,钱十余万。不久,又任命苏威兼任大理寺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来的官职如故。
        治书侍御史安定人梁毗,性格刚直。认为苏威身兼数职,安于繁务,眷恋显位,没有举贤接替自己的念头,就上表弹劾他。
        隋文帝不为所动,斥责梁毗道:
        “苏威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勤奋工作,而且志向远大,抱负不凡,你为何提出要他让贤?你是何居心?难道你要一个庸才、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掌管朝政?念你平时为官还算正派,也算是为大隋着想,就不追究你了,你好自为之吧。”
        隋文帝怕百官不解,就对众臣说道:
        “苏威如果没有遇到我,就无法施展他的才华,朕如果没有苏威,又怎么能够推行治国安邦之道呢?”
        他指着杨素说:
        “清河公辩才举世无双,是个十分有才华的人,但说到博古通今、辅助朕宣扬教化,就远远不能和苏威相比。苏威如果逢乱世,他一定会像西汉初年的南山四皓那样隐居避世,岂能轻易使他屈服出仕!”
        隋文帝知道梁毗正直公正,他弹劾苏威确是出于公心,就没再追究他的责任,并在背后安抚梁吡,苏威被弹劾案得以平息。但朝中对政权中新贵的攻击仍未停止。         (待续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