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当好扶贫攻坚领头人
12月11日晚,回河街道桑皮赵村村委办公室里,济南市委组织部下派该村的第一书记王飞正在与该村党支部书记郑凤祥商量明年的“建村规划”。“通过贫困户动态调整,已经核查处理的25户贫困户要做好动态管理;明年两位预备党员也该转正了,村里年轻的党员力量还得继续加强啊!”
自2016年3月以来,王飞严格按照“争当脱贫攻坚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要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主动融入基层,突出问题导向,理思路谋发展,抓党建促脱贫,使桑皮赵村实现了由经济“空壳”村向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抓党建 促脱贫
要有一个团结有力的村班子,才能让工作顺利开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明白人”,王飞决定走“抓党建促脱贫”之路。为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他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每月25日定为主题党日,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廖俊波、陈叶翠等先进人物事迹。同时,借助“互联网+”、灯塔党建等在线平台,他创造性地开展农村“e党建”工作,成为辖区首个建立村级党建微信公众号的村,定期宣传并推送党建知识,及时发布村里重要工作动态,有效增加党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截至目前,他已制作发布公众号47期,“圈粉”300余人。
抓项目 促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铁抓手”。入职以来,王飞最爱念叨的就是“群众要彻底脱贫,就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王飞把产业扶贫项目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立足本地资源,带领村党支部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了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他三番五次地去外地跑项目、拉赞助,在村里发展林下养鹅,林场占地280余亩,养鹅4000余只,年产鹅蛋10万余只。预计养鹅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左右。为实现贫困户长期且稳定收益,他充分利用扶贫资金80万元,建设100kv光伏发电设施,让一块块闪亮的“蓝色板”,变成了贫困户的“金罐罐”,真正让贫困户踏上了增收致富的“阳光大道”。目前,村内两处发电站已并网发电12万度,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收益13万元左右。
抓建设 促新貌
“今年村里真是大变样,产业发展了,环境美化了,广场热闹了,人心聚齐了,外村人都刮目相看了,这在过去简直都不敢想!”年已八旬的村民刘吉福大爷乐呵呵地说。“要想富,先修路”,王飞积极协调资金60万元,对全村所有街巷进行硬化,并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对村内后街东头的“断头路”进行整修,受到村民普遍称赞。在全市创城期间,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带领村里党员、群众开展环卫大整治,烈日之下,他同群众一起抱柴火堆、挥动笤帚扫大街、甚至跳到臭烘烘的沟里捡垃圾,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身先士卒,挥汗如雨,通过一桩桩暖心的举措,不仅村里的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脸上也挂满了幸福的笑容。“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这就是我们扶贫的终极目标!”王飞如是说。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他积极奔走在宣传部、文广新局的路上,积极协调上级资金35万元,在村西北角,利用闲置土地,修建占地面积约1100㎡的文化休闲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纳凉亭等设施。今年10月,他主动联系县文化馆开展送戏入村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真实地体验了一把文化盛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赢得了村民的热烈点赞。
抓民生 促和谐
“王书记这人没架子,啥时候都乐呵呵的,我有事就愿意找他帮忙。”“小王这人实在,我们大人小孩都很喜欢他。”因为对待村民永远都是笑意满满、耐心周到,所以每每提起王飞,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赞不绝口。入职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走街入户,随时随地地根据群众需求,力所能及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今年,他积极协调安排市政协、市计生协会多次走访慰问对口帮扶的贫困户,协调爱心企业、县区机关干部等,先后走访慰问贫困户6次,给贫困户带来慰问金、慰问品6000元左右。
王飞深知,要扶贫先要扶智。为鼓励贫困户树立生活信心,从思想根源上拔除“穷根”,他竭力为贫困户打开社会交往“绿色通道”, 主动邀请山东财经大学与村里小学进行联谊,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活动,协调济南电台music887,先后两次来村里小学对接,开展了爱心读书和爱眼护眼活动。今年中秋节,他还创新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在村里组织开展了“我请穷亲吃顿饭”活动,为每一户贫困户送去了热腾腾的饭菜,让许多贫困群众感动地热泪盈眶。
抓文明 促新风
为进一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正气,王飞带领村“两委”在全村开展了“善行义举四德”评选活动,将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公开宣传,并在村里设立专门宣传栏进行公示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孝老爱亲氛围,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的道德观念。10月底,经过群众代表大会的热烈讨论,他总结出桑皮赵村“勤、和、孝、诚、洁”五大乡风文明特点,并号召大家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品德,争做“最美桑皮赵人”,共同参与“百镇千村示范村”文明创建活动。
今年,为响应上级“孝善扶贫”新举措,他主动谋划,快干实干,按照“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的原则,建立健全6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及子女个人档案,通过村委会与贫困老人子女签订赡养协议,使每名老人每年最高可获480元额外补助,形成“子女孝老、村居爱老、社会敬老、政府助老”的“四位一体”养老的扶贫新模式,在村里形成孝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他是回河街道27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中普通的一员,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谨记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嘱托,作为人民的公仆,他从百姓的实际利益出发,一点一滴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改变了贫困村的落后面貌。这就是咱们的第一书记,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王飞这样的第一书记,党和群众的鱼水情才越来越浓,脱贫攻坚的小康路才越走越宽!(王蒙 孟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