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环卫的那些事儿
◎王小萍
今年夏天,带女儿在老家的街上吃烧烤。丫头好奇的盯着烧烤摊上银灰色烟囱瞅,在摇滚乐中摇身体又不忘翻羊肉串的小伙子,大声对她说:“这是无烟烧烤机,你看烟少了吧?现在不像原来那样呛人了吧?”女儿扭头冲我做个嘘的手势:“妈妈,我只是想知道这个无烟烧烤炉和原来的炉子有什么区别?”现在燃烧用木炭所释放的一氧化碳是无烟无色无味的,即使制作过程产生油烟,也可通过烟囱过滤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区别呢,就是现在的绿色烧烤,有效减少油烟对空气的污染。女儿点点头,若有所思:“就是为了环保呗!”
提到农村的环保,还有旱厕的改革和无烟煤的发放,都值得一提。这两件事都是政府补贴,环卫部门执行并且已经落实到农户的。旱厕改革既减少了异味怪味,又有效控制了细菌的滋生。无烟煤的普及,不仅利于环境的保护,更是直接排除了封闭空气中原始煤炭给人体带来的安全隐患。
还记得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温媪?”相比较城市中密集的高楼大厦,农村平房可以算得上屋檐低小了。胡同口打扑克的大爷们,偶尔跟着大喇叭里的音乐声哼上几句,难道不是另一种“相媚好”?辛弃疾向往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而我们金黄的油菜花地,怡然垂钓的大片河塘,五彩丰硕的果园,同样是令城里人垂涎并且不辞驱车百里赶来的乐土。
作为济阳县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生活在这样的乡村我特舒畅。站在村头的篮球架底下,望望头顶的蓝天,再看看路旁的宣传栏里,有环境保护的管理文件、有生活垃圾的分类说明、有街道乡镇的环评项目……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这一刻,我一下子明白了女儿为什么周末总要回老家,理解了基层环卫人员辛苦背后的成绩,想到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已是,何愁金山银山不来呢?
我曾在一家有污水产生的工厂上班,厂内配有健全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我们今年的工作和往年基本相同,却又有了不同。因为从春天开始,我们感受了更多来自县环保局同志的“问候”。他们总是不请自来,而后直奔污水处理池及各处的排水管道而去,正常的工作交流完毕后,他们只肯留给我们一个执法公正的背影,而后离去。
我至今仍清晰的记得,同事与高个子环保干事的一次寒暄。同事问:“今天是周日,怎么你们周末也不歇歇?”干事笑笑:“休班?好久没有休班了,工作干不好哪好意思提休班!”同事手指着地面说:“像这些小问题,我们肯定照做,你还不相信?”干事立马严肃起来:“相信是一回事儿,我们查验是另一回事!并不排除有企业对工业排污认识不深刻想糊弄的现象。这其中的危害,他们不懂我们懂!我们的工作必须做足、做细、做扎实,执行好上面的命令,才能少出岔子!”那些被迫改进环保设施的企业,那些被限令整改的工厂,那些勒令关停的作坊,当他们静下心来,是能明白企业发展的出路和永续经营的意义,是会感谢国家出台的环保政策,是肯体谅那些跑断腿磨破嘴的环保基层干部的。
说到这里,合上页面,再说环保。我的脑海中浮现的,还是环卫工人和大垃圾桶。只不过,这一次是清晰且立体的画面。一个单车姑娘紧靠路旁,将手里的纸袋丢进行驶中的垃圾车里。环卫工人橙色的马甲上那个鲜红的笑脸,正咧嘴对着姑娘乐。读一年级的小男孩儿,踮脚将垃圾袋帅气的丢进大垃圾桶,又转回头将桶盖认真的扣上。桶外贴着红底黄字的四个大字“盖上盖子”,他可是都认识了呢。
雪后的晴空,太阳正好,嗨,小男孩扔完垃圾要急着干嘛去?是去澄波湖的小桥上画画?那里空气正鲜美。想缠着妈妈带着你去看看大寺河畔的南湖中学?姐姐说过特别漂亮。还是等周末的时候和爸爸去稍门水库,找找那些掠过水面停在芦苇尖儿上的鸟儿吧。好久不见,不知它们有没有想你?天气冷了,不知道它们的羽毛够不够厚?
他记得爸爸说过,水质好了小鸟才会飞来安家。他记得妈妈说过,空气好了雪才会这样洁白。他记得姐姐说过,现在我们小县城的空气好得都令她外地的同学羡慕。他还记得谁说过什么呢?
想着想着,他甜甜的睡着了。在梦里,他被姐姐摇醒,“快起床,快起床。”他揉揉眼睛随着姐姐手指的方向望去,窗外树梢上那一抹小小的白雪球,正在暖阳下化成洁净的水滴,“啪嗒啪嗒”的落到它身下树窝里。他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抱着姐姐的肩膀大喊:“姐姐,雾霾没有了,雾霾没有了,雾霾被我们吓跑了!” 作者单位:大鲁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