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在延安的日子
◎冉庆亮
这是我县退休干部李增武、朱蕙夫妇1957年10月照的一张照片,因我曾是朱蕙的同事,我详细了解了照片的来历和它背后的故事。
1957年9月,分别来自山东省济阳县农村和济南市的李朱二人由长春银行学校毕业了,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号召,来到了陕北延安洛川县人民银行。
银行坐落在临街的一处老式三进院内,窄小、破旧、简陋,男女工均分别住集体宿舍,月工资仅32元,虽然很艰苦,他们却每天乐呵呵埋头工作着。
当地领导务实开拓,担当有为,勤政廉洁,常常带领员工们加班加点,周日、假日、农忙季节,带领员工义务为老乡担水扫院,拾粪锄地,收种打轧庄稼。
这里民风淳朴,干群关系特别好,县里以及银行领导对待职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时时处处关怀备至。一天下午,方天贵副县长因事来到银行,员工们热情地围拢来跟他打招呼。他随即掏出个小照相机说,“来来来,我给大家照张相吧!”
虽说是小照相机,但在那个物质贫乏年代,这样现场直接照相却是一种奢侈。大家都腼腆地笑着,不好意思靠近。这时,魏行长拉拉李增武和朱蕙,说小李、小朱先给你俩照。他俩迟疑间,就被几个老同事簇拥到了镜头前。方副县长迅速按下快门,“咔嚓”一下拍下了这张照片。
李增武、朱蕙把党的温暖、领导的关怀转化为工作动力,拼命打拼,比翼齐飞。几个月后,朱蕙、李增武被“抢”走,分别任县广播电台播音员和县委财贸部干事。执着奋进,他们赢得了一片喝彩,分别被授予地区和县“先进工作者”。
然而,7年后的1963年3月,就在他俩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却从家乡传来了朱蕙家中老人患病的消息,李增武亦思乡心切,经常失眠。单位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其家乡对口单位联系,特批他们调回故乡。
第一次洗出来的合影照片,只有半寸大,一点点。50多年来,他们从延安到故乡先后搬了7次家,一直视若珍宝似的精心保存着。每当看着照片,延河水、宝塔山、纯洁的雪、清清的风以及延安人的淳朴、善良、奋发……就像电影一样清晰闪现,他们浑身就增添无穷的力量。
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看望照顾老人。废寝忘食,只争朝夕拼命工作。后来,李增武走上了副县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朱蕙亦被提升为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20多年前,他们都已先后退休。如今都已年逾八旬,但仍精神矍铄,书写了大量书法字画赠予社会,并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夫妻俩还合著结集出版了《岁月漫笔》、《文墨留痕》两本书。
现在,他们的儿女们都分别珍藏着这张照片。 作者单位: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