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6 更新时间:2023-05-22

淄博烧烤的启示

◎刘锡生

        好客山东,好品淄博。名不虚传的淄博,这个之前名声不显的三线城市,因为烧烤而获得了近乎国民级的关注,不仅拉动了当地消费,还引发了多重效应。
        其实,烧烤哪里都有,淄博烧烤不见得比其他城市更胜一筹,为何流量独独会涌向淄博?这些日子,淄博烧烤火了、“出圈”了,给我们促进消费复苏带来诸多启示。
        闻名遐迩的淄博,烧烤如此“火”起来,其背后是被“口罩”3年压抑的消费和激情的一种慰藉。就在去年5月,山东大学上万名学生被送到淄博隔离。隔离期间,当地政府非常暖心地对待这些学生,提供了“吃好喝好”餐饮和后勤服务,感动了大学生。解封临别之际,好客的当地政府专门请大学生吃了烧烤,并且约定疫情结束后请他们再来淄博免费撸串,学生们留下感谢信表示,来年春暖花开时会再来淄博吃烧烤。时隔几个月后,几千名大学生履行约定,前来报恩。他们像飞走的燕子,又飞回来了。还是在淄博吃烧烤。在社交媒体的大学生加持下,“大学生组团坐高铁去淄博撸串”,引爆了第一波淄博烧烤热潮。这些年轻大学生知恩图报的短视频走红,便冲上热搜形成了流量巨潮,一下子使淄博烧烤火了起来,很快成为“网红”,更增添了淄博的真实魅力。
        淄博烧烤的亮点在于,这场浪漫的“双向奔赴”,让淄博市政府敏锐地发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找准大众消费的着力点,顺势而为、蓄势待发,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烧烤运动”,“一顿烧烤带火了一座城”。有网友说:“不是领导懂烧烤,而是领导懂民生”。这就是“开新局走在前”。
        每一个出圈的背后,其实都有很多人在努力,只要做到真正的接地气,就一定会有人气,每一个“一夜成名”其实都是厚积薄发。不可否认淄博是一座充满历史文脉、民俗风情、社情民意、政府治理能力的综合反映。整个城市的人都在为烧烤做服务,有淄博的百姓、政府、警察等等,这些可爱的人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效仿。
        烧烤盛名在外,“淄博烧烤”吃的是烧烤,又不是烧烤。我认为吃的是人文的亲和力、感受的是美食文化,并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淄博和山东的魅力。《欢迎来山东》、《淄博等着你》,折射出“好客山东”、“热情淄博”政通人和、诚待天下,游客们有宾至如归之感。这种真诚且不带套路的城市氛围,无疑比烧烤本身更吸引人,文化内核成就城市品格。
        盘点淄博烧烤,“灵魂”三件套——双层烤炉、小葱和小饼,“卷进去的是热心,撸出来的是开心,吃进去的是舒心”。而且引起共鸣频繁火上热搜,可以说火出了山东,火出了中国,随着热度的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大家都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从全国各地汇入淄博“赶烤”。
        一座城,温暖八方客。不难看出,淄博这次几乎动员了全部的行政力量,为“进淄赶烤”保驾护航。充分彰显了淄博“宽容、友爱、自由、善良”的形象所在。两年多之前,马云说,我们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国家。淄博烧烤走红,让我们看到了消费热点对促进消费的作用,更让我们想到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这应该是淄博烧烤现象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作者单位:区住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