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82 更新时间:2018-03-09

品质消费和品质生活

◎常公平

        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品质消费,包括“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等。
        当下,人们选择消费品不再把价格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可以说,优质、美观又方便的消费品逐渐开始引领高品质消费的方向。怎样才能买得到、买得好、买得安心、放心成为当今时代老百姓考虑、消费的重要思考。
        刺激百姓进行品质消费,推动品质生活的提高。首先要打造高质量的品质市场环境。我国市场高品质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滞后于百姓的消费需求。到日本买马桶盖,到德国买菜刀的事情还在不断上演,养老院排队若干年还在苦等,黑导游辱骂、恐吓游客还时有发生,这都说明我们的消费环境和百姓品质消费和品质生活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着力增加品质产品和品质服务供给量,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推动人民群众生活进入高品质阶段。
        其次,宣传引导高品质消费的理念,培养成熟型的消费者。虽然总体上我国居民呈现高品质消费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消费观念、甄别能力、消费能力的种种限制,各种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从众消费、贪便宜型消费、广告诱导型消费、低质量消费还比比皆是。消费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消费者成熟了,生产者也会随之更成熟。政府职能部门应开展多种形式的高品质消费宣传和教育,帮助群众树立品质消费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意识;创新消费维权方式,降低维权成本,形成人人认品质、人人买品质的社会消费风气,倒逼生产商提高商品质量,推动整个社会消费品质、生活品质的提高。
        再就是,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目前,西方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蔓延,享受型、攀比型、形式化的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精神文化的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偏低。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品质消费、品质生活的根本,引导人们为了有品质的生活,选择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式进行消费,以正确的、有品质的消费道德规范引导人们自觉地抵制消费陋习,做一个有品质的消费者。
        年年“3·15”,岁岁尽不同。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为了引领品质消费,推动品质生活,让我们携手一起努力!作者单位:太平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