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将钱做公益
钱清风是我办的一个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钱清风的公司一直跟山西一家煤炭公司做生意,双方关系一直都非常融洽,双方也互相信任。然而近年煤炭行情不好,山西的煤炭公司做不下去,每单都亏本,于是双方结算。山西的煤炭公司认为钱清风的公司尚欠近100万元的煤炭款,钱清风表示已经付清了,双方的争议在于,有一笔钱是钱清风的公司支付给了第三人,是属于表见代理,而山西的煤炭公司认为不是。于是该案就起诉到法院,最后法院判决钱清风的公司败诉。钱清风服判,双方达成口头和解,于2017年11月底付清。可是山西的煤炭公司又担心钱清风反悔,所以就做了一个“双保险”——向法院申请执行,案件随机分配到了我的手上。我随即依法向钱清风的公司发送了相关法律材料,通过“四查”查到钱清风公司的账上有资金可供执行,依法进行了冻结。结果钱清风知道后,认为对方公司既然不相信自己能够履行口头和解协议申请法院执行,那就按照法律程序办。对方知道后很后悔,恳请法院出面做执行和解工作。
我找钱清风想跟他当面谈谈。哪知钱清风接到电话后情绪非常激动,他说自己理解法院是依法执法,但是对方太没有信用了。双方合作了这么多年,还不信任他,竟然做这样的事情,搞得他很没有面子。他经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欠过别人的钱,今天这件事情也是因为错信了人,钱被别人骗了,搞得现在要付第二笔钱,但是既然法院判了,他就服判,按照法律程序走就好。我劝他,对方现在也后悔了,再说执行和解对方也让了几万块钱利息,这是双赢的局面呀。哪知钱清风说不就几万块钱吗,他无所谓,他每年都要捐款做慈善,几万块钱完全不放在眼里,不相信的话,叫我到网上一查就知道。
调解眼看就要进入僵局,后来脑子突然一亮。其实钱清风不愿意调解就是咽不下那口气,缺少一个台阶。我调查发现,他的确每年都会做捐款做慈善,这是一个可能的转机。于是我打电话给钱清风:“钱总,我了解到,您确实在不间断做慈善,有很多人都得到过你的资助。你也没必要跟对方生气,我知道你不在乎对方让出的这几万块钱,但是这些钱却是可以做慈善的啊。可以让孤苦老人吃上一口热饭,可以让失学儿童再次走进学堂,可以……你完全可以将这几万块钱做慈善。我觉得为了慈善,应该可以忍下这口气,你觉得呢。”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然后传来钱清风的声音:“李法官,我懂了。我同意和解,马上叫财务把钱打给他们。”(文中均为化名)(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