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心并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农业财务工作
——关于做好农业财务工作的几点体会
目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充分不均衡发展的矛盾正在凸显。特别是随着“三农”投入不断增加,农业资金和项目大幅增多,农业财务工作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亟待破解的问题更多。为此,农业财务工作者必须自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用心用情把为民之事办好办实。
一、行事须勤,对农业财务工作要“上心”
上心首要在于勤勉。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多是由不上心造成的。“百种弊端,皆由懒生。”尤其农业财务工作,职责重大、岗位重要,更须每项任务都上心去做。一是只有勤勉敬业,才能抓好落实。“一分布置,九分落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各种工作计划等都是美好的蓝图,蓝图变为现实,都有大量的投资和项目要实施,都要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如果不能落实,都是空谈。“一勤天下无难事”,财务工作者要带头在思想上强化落实、在行动上抓好落实、在措施上推动落实,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一招一式地抓、一件一件地干,把目标落到实处,把规划变为现实。二是只有勤勉敬业,才能减少工作过失。《左传》有语:“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勤能补拙,冲动和随意就容易出错,那就超前思考,周密谋划。面对机遇,善于把握;面对挑战,敢于迎接;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用统筹的思维和系统的观点,高起点谋划项目,前瞻性思考改革,系统性推动工作。三是只有勤勉敬业,才能成就个人进步。朱熹言:“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绩,关键取决于是否有敬业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才能开拓出一片事业的天地。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进取,把个人的梦想与奋斗融入到农业财务工作大局中,这样才能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二、处事须公,安排项目和资金要“公心”
农业专项资金能否用在刀刃上,能否用出最大效益,也与农业财务工作者是否公正安排直接相关。一是要时刻想着人民的利益。这个觉悟就是用权时想着的是人民利益至上。只有一片公心,心里装着人民,心里想着农业发展大局,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我们财政部门是管钱的,而我们手中的资金是有限的,面对几乎是无限需求的这种局面,项目和资金就一定用到效益最大化的地方,而做到这一点前提条件就是出于公心。二是要坚持按制度办事。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强化监管,加强培训,落实责任。目前,各农业项目管理规定和财务制度比较完善,这都是我们工作的依据。按制度办事,可以保护干部,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可以保证资金和国有资产安全。对于专项资金的分配,要想到分配方法是否科学、依据是否扎实。三是要做到决策过程公开。财政部门负责各个项目单位资金管理,责任重大,关注度高。这就要求我们以促进农业发展为前提来进行资金分配,按照资金管理办法来管理,不能藏着掖着,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偏私,重要事项会在第一时间给相关领导汇报,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把方案科学细化,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三、做事须慎,做好业务工作要“细心”
细心是农业财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养成严谨细致细心的工作态度。否则,贻害颇深。一是认真负责是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起码要求。农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把“认真负责”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每一个层级都有每一层级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除了要求自己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能力外,关键是要具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二是认真负责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态度。看一个人是否优秀,关键要看他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真正完成好一件事、做好一项工作,不论大小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才能成功。天道酬勤,也就是说成功是为努力的、勤劳的人准备的,再小的事,再简单的工作,也将全力以赴。不以事小而不为,有为才有位。三是认真负责落实在工作中就要细心。好的规划和方案如果没有认真细致的态度来保证它的执行和落实,一切也是空谈。农业财务工作需要格外细心才行,我们是和政策打交道、是用数字说话,大家说话办事要言之有据、行之有序、动之有规,文件要认真把好关,公文不能出错,如果把分配项目的名称或者金额谬误乃至小数点的差错,那就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四、共事须和,待人接物要“诚心”
大家为三农事业走到一起来,就应该以诚待人,团结共事,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一是处理好团结共事与合理分工的关系。“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只有团结协作才会有高效率。在处室内部,既有分工,更要团结合作,体现团队效率,要互相补台,不能出现断档、错位和真空的现象。“指头不合拢,针也拿不稳”,一个人要做好份内的工作,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协作。在单位内部,要搞好与其他单位科室及基层的团结。遇到其他单位特别是基层的同志来办事,要态度热情,能解决的事情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事情要解释清楚,得到别人的谅解。二是处理好团结共事与坚持原则的关系。团结共事不是和稀泥,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前提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沟通中化解分歧,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共同进步。三是处理好团结共事与构建和谐集体的关系。没有团结共事就不可能有和谐的集体,“家和万事兴”,大家一起共事,相处的时间可能比与家人还要长,如果没有一个互相配合、心情舒畅、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就会影响工作情绪、降低工作效率。每位同志都要有集体意识,多贡献“正能量”,相互支持不争功,相互配合不推诿,相互信任不猜疑。
五、谋事须新,提升能力要“虚心”
“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作为一名农业财务工作人员,拿笔能写、张嘴能说、动手能做是最重要的技能。随着改革的推进,工作中有许多改革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时代,勇于创新,虚心学习,加强实践磨练,提升能力。一是多读书,多思考。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书,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二是多阅读,多积累。要养成勤于学习的习惯,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注意学习政策性文件和好的理论文章,善于概括综合,善于观察思考。平时把好的资料、好的文章、好的语句、好的故事都积累收集起来,写材料的时候可以作素材、作为论据使用。三是多实践、多动笔。不怕写不好,就怕不动笔。先从写消息、写简报、写《纪要》练起。或者在参加会议时,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领导,你会怎么讲,再把领导的讲话与自己的想法相对比,可以扬长避短,也能潜移默化提高自己。对于改革新措施,必须认真研究,如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绩效管理等问题,要深入研究,以学促创。
六、权事须廉,警钟长鸣不能有“贪心”
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勤不廉要坏事。做财务工作的更是要牢记廉字勿生贪心。一是强化廉洁从政意识。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财政部门,整天跟“钱”打交道,受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部门多,因此更要接受廉洁文化的学习与教育,树立廉洁从政的意识,时刻把握好自己,不为私利所动、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培养勤俭办事习惯。习近平指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也是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虽然现在我们的经费预算比较足,但仍要精打细算,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不浪费。“起家有如针挑土、败家有如水冲沙。”管财还要理财,每做一件事、每项开支前,都要算好细账,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切实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三是带头执行财经纪律。在拨付相关资金方面,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的,我首先做到。在项目和审核报账上,一定要把好关,严格按规定执行,否则就是失职渎职。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该哪个环节审核签字的都要到位,严格财经手续,严格财经纪律,为事业发展服好务。 (县财政局 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