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寿星杨曰英
◎孙云峻
在南郭村几百年的传说和记忆中,未曾说有活过一百岁的长寿老人。
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位耳聪眼明、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寿星。她叫杨曰英,已经一百零一岁了。
享福的年代,人们都羡慕她老人家的长寿,认为有什么灵丹妙药使她延年长寿。其实她的经历、她的生活和常人差不多,甚至于她走过的坎坷之路,所经受的生活磨难比别人更多些。
经过多次访问和较长时间的观察,人们找到了这位老寿星与常人不同之处,看出了她长寿的一些门道。
杨曰英出生在上世纪的1917年6月2日,她娘家是离南郭村不足三里地的清宁村,刚满18岁就嫁到南郭村一家郭姓大家庭。她丈夫兄弟五个,排行老二,堂兄弟七八个。一个普通农家人多地少,杨曰英不管干家务活还是庄稼地里的农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干活勤快利索,是位劳动能手。是繁重的家务和农田劳动,锻炼造就了她一身坚强硬朗的筋骨。她近一米七的个头,至今腰杆挺直。
她有宽容之心,喜欢观看文艺节目。别人责备她错了,错怪了她,受了委曲,她从不放在心上。所以一二十口子的大家庭,她尊老爱幼,妯娌们和睦相处,都夸她脾气好。她还爱凑热闹,从文娱中获得愉悦,从娱乐中缓解芳动的压力。从前农村娱乐生活十分贫乏,偶尔村里来个耍猴的、马戏团,玩把戏的她总赶紧忙完手中的活计,开心看一会儿。村里有钱人娶媳妇雇乐队唱折子戏,她都愿挤时间去欣赏。她娘家清宁村一年两次唱戏,她总抽空去看,心灵受到熏陶,精神受到解脱。解放后,农村文化丰富了,场场电影她不落,至今她还经常听半导体和看电视机的文艺节目。这个好习惯是她多年养成的。
饮食上,杨曰英老人多年来喜爱喝小米稀饭,主食爱吃水饺、包子、菜饼,总之爱吃带馅带菜的。
老寿星杨曰英生活的健康、幸福,还得益于子孙孝顺,伺候得好。她生有五男二女。大闺女郭玉春,嫁至回河镇寨子村,81岁,已去世;二闺女郭玉兰,嫁到崔寨的义和庄;三闺女郭玉香,婆家是崔寨街人;四女儿郭玉芳,婆家是不远的范铺村;五女儿郭玉芹,婆家是二十里远的小何家。大儿子郭玉东,今年78岁,县卫生局退休职工;二儿子郭玉声,今年68岁,2001年从县河务局退休。她老伴郭延敬老人在世时,两位老人单独生活。自打2011年2月老伴98岁谢世后,杨曰英老人就由两个儿子每家一个月轮流赡养。除大女儿外,其余四个女儿每月至少来探视一次,每次来,都给老人带着吃的用的礼品。两个儿子家庭富足,都在外边上班,条件十分优厚,都有轿车。轮流赡养都由孙子郭庆国、郭庆山、郭庆峰轮流接送,老人十分惬意。老人打年轻时就爱喝小米稀饭、小米面粥,儿子们就换着法的为老人做核桃、桂圆、莲子、红枣、枸杞、栗子小米稀饭和小米粥,既营养保健,又能当饭吃。老人爱吃带菜馅的主食,儿女们倒替着做不同菜蔬、蛋、肉当馅的水饺、包子、菜饼,馅多皮薄,老人吃着格外开口胃。孙辈们从单位休班回家,都买着奶奶喜欢吃的时令水果和食品,来到老人跟前,聊上半天,帮老人削苹果、扒香蕉,洗净水果,劝老人吃。2016年7月,小女儿离妈家远,家务活又多,要常回来看老妈又难以脱身,非得要求把到她家住一阵子,以尽孝心。百岁老人是个闲不住的人,秋把月忙着给女儿家剥玉米,不慎脚下一滑,把腿摔伤,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儿女们都争着在医院精心照护。出院时,小儿子郭玉声把老人抢回农村老家。为照护好老人,郭玉声和患有腿疾的妻子孙良翠干脆把床铺搬到老母亲房间里一起住。这样每晚上老人大小便两三次,一个人托着老人腰,另一个以便放取便盆。除吃喝拉撒之外,儿媳天天给老人穿衣、梳头、洗脸,经常为老人拆洗被褥、洗衣服,搓澡,伺候得老人无微不至。为照顾年迈的母亲,二儿子郭玉声退休回家后,清宁街的叫梁虎的外甥很快给他介绍到济阳一家工厂当门卫,还有一份不菲的薪水待遇,工作挺舒坦。可郭玉声见母亲年龄大了,确实要人照顾,脱不开身,于是决定辞去那份工作,留在老妈身边,打,水换面,买菜做饭,尽到了儿子赡养母亲的一份孝心,一项义务。眼下,隆冬严寒,按时间该轮到把老人接回老家农村二儿子家赡养了,可78岁的大儿子郭玉东一家老小说什么也要留住老人在城里过冬:一是城里冬季供暖,老人住在城里舒适;二是一家人有几个就是医生,且住家离医院不远,冬季流感盛行,老人年迈容易受感染,一旦有病,就医方便;三是弟媳妇孙良翠才从济南医院动了腿部手术,行动不便,要照顾好老人有一定困难。考虑再三,大儿子硬是把母亲留在身边,全心全意照料老人。老人看到满堂孝顺的子孙,时常情不自禁地微笑着说:“老来舒舒坦坦享清福,多指望有孝顺的儿女哇!”
长寿老人幸福的晚年,还有赖于党的好政策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她每月300元的长寿养老补贴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充实和丰富多采。去年老人节,县老龄办和崔寨街道的多名领导送来了食油、面粉和慰问金,百岁华诞,政府派人送来了长寿蛋糕。
目前,杨曰英这颗老寿星,幸福生活在习近平新时代。她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子孙绕膝,颐养天年,正享受天伦之乐。这正是:“党的光辉暖人心,万紫千红遍地春。土地增收人长寿,青山绿水美乡村。”作者地址:崔寨南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