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3 更新时间:2025-04-25

跌入老年行列前的思考

◎潘美冬

        不知不觉间,即将步入老年,才知道人的中年是多事之秋,活得既累又贱,既乏又苦。父母已经离去,还想日子本该能轻松点,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搞得经常心烦意乱,坐在电脑前想写点东西,可半天了,也静不下心来,那可怜的灵感飘忽远去。
        想起我第一次工作的时候19岁,在县城水泥厂做小工推熟料。我每天像拉磨的驴一样重复着转磨盘的工作,在蒸笼一样的车间里挥汗如雨地一趟趟推着小车,那时候纠结我的最大人生困惑就是,吃食堂的菜省钱还是自己的凉拌黄瓜省钱。那时车间主任是个40岁左右的男人,每天踱着方步来车间视察一遍,把我们每个人的工位挨个看一遍,接着就去大门口跟门卫喝茶,胡侃,在大把富足的时间里和厂里的女人们打情骂俏,那些女人骂他死鬼,熊样,臭德行时,他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表情。
        那时候,下了班出去转一圈,也是浏览货物,兜里没钱,啥也买不成,做梦都在盼望着我的40岁什么时候能到来,我也可以像车间主任这样踱着方步在时光里浸润,与伙伴们调侃,那是一个多么向往年龄啊。可我到了四十岁才知道,天天有干不完的活,哪有当年我的车间主任的洒脱与闲心去跟别人喝茶胡侃?
        中年是一场斗争,人斗不过命,命斗不过时间。多少当时觉得无法过去的坎儿,过上几年突然顿悟,也就风轻云淡了。我没见过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恨一辈子的,更多的是忘记和不在乎,最后都败给了时间,再娇惯的贾宝玉也会顿入空门,再厉害的如来也敌不过妖精的不在乎,万能基督耶稣最后还是让十字架来安抚信徒,学识再高的孔子还不是遭遇过被人说成愚昧的反派而批斗吗?
        中年是一道清茶。在觥筹之后,人散夜静之时,一半妥协,一半坚守,两边都让一小步。妥协就成了从容,坚守就成了雅致。从容多了,就会豁达温存的体会一下怨恨之间的不舍以及市井里不精致,却是扎实亲切的活法。茶要慢品,多留一些时间给茶,让那缕清香浸出;多一些转身的空间,无声的流泪,抿嘴浅笑,都是一种风景。每段时光都是最好的经过,每段经历都是描绘丹青的最好素材。
        中年可以深刻,但千万不要尖刻,看得开,千万别点破。那种咋咋呼呼的人,心中无比自卑才会如此狂傲,我见过一种人,全世界没有他能看上眼的人和事,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丈量不见自己的人,他会用尖酸刻薄来过滤生活,终日郁郁寡欢,把日子过的跟太监伺候皇上一般胆战心惊,唯唯诺诺,怎么能体会生活的跌宕起伏,潮涨潮落?
        一位医生朋友讲了一个笑话,说一日,有患者就诊,患者说,他半生讲究健身养生,没有一点不良爱好,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老是百病缠身?医生想了一下问他:你抽烟吗?不会。你喝酒吗?不会。那你有什么爱好吗?没有。最后医生十分沉痛的说了一句:你真该死了,你这样枯燥单调的生活就算看好了有什么意义?医生朋友说,这个世界,医生只能看病,绝对不能救命。这种把生活过的如此无味的人,除了送他自己奔死的节奏,再不知道如何安慰对待自己这么苛刻的人。
        中年除了郁闷还有一丝满足。下雨有人提醒带伞,天寒有人给你加衣,有二两小烧,一碟花生,半盘咸菜,几粒蒜瓣,QQ微信上有几个网友,工作之余翻几页闲书,练几行拙字,写几段杂文,也是一种满足。满足是快乐的密码,天天猴急猴急的攀比,除了让你失落失望失魂失魄,别无其他。整天还沉浸在谁谁谁怎么就比我混得好?想当初他……这人充其量不是中年,是二十岁不到而已。
        中年是独处时候的沉默,是热闹时候的不正经,中年不是演讲中的“扬手是春,落手是秋”的轻描淡写,中年是生活场上举手投足的坚毅和带领一家人往前闯的果敢。在这一扬一落之间,把很多的细节都留给了自己。
        中年是残酷的现实。当我们终于可以有大把闲散时间的时候,才知道中年并不是我看到的表象,中年不仅消耗掉我原来不算浓密的头发,也弄丢了我蓬勃的激情和梦想。有些时候,一觉醒来尽然忘记了很多重要的记忆。更要命的是孤独开始富得流油,忧伤也异常亢奋,唯一不变的是毛爷爷对我的冷若冰霜,也没有几间出租房让我每个月手拿一串钥匙,脚丫子上挂着人字拖,穿着挎肩背心大裤衩,懒洋洋地去收房租。
        现在明白,人生的境界不是天天幸福,而是天天不烦。有一些思念和牵挂可以入梦,梦会绵长;有一些爱好可以入心,生活就会充实;有一两个懂你的朋友,黑夜就不再漫长;有一两个圈子可以分享,时间就会缓慢。没有爱好,时间就会无聊;没有兴趣,生活就会无味。人生不是竞走,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而忽略了一路的风景和喝彩,这不是中年。
        中年不是摇滚,持续的激情和亢奋不会快乐,我见过一个斗士,每见一次,斗士都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这个社会仿佛没有一件让他可以称心的事情。人生活得太极端了,总会倾斜不稳。
        中年也不是民谣,清新到忘记年龄,单纯到忽略世事,都是要不得的,不能跟生命较劲。中年更不是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登不上大雅的舞台,又不屑于乡野僻壤的原生态,活着活着就忘记了来路,同时也就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中年更要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生活,敬畏阅历,敬畏年龄。中年应该有两种事应该尽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二是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未来。
                               作者系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