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历代名人故事——明朝贡生邢其谏
◎孙厚德
邢其谏,字信卿,别号慰山,1579年出生,贡生,系济阳街道邢家村人。邢其谏的曾祖父邢义是明朝成化甲辰李旻榜进士,祖父邢泽是举人,父亲邢遍是秀才。邢其谏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五,他才智聪慧,二十几岁时在县内的秀才中是最有名气的。但他生运不佳,曾几次参加乡试都未能中举,直到四十二岁才成为贡生,被选入国子监深造。
邢其谏在国子监深造三年后,初次被授为山西省太原府的通判,分署代州代理知州。在他任职的三年中,上司就往上推荐了十余次,皇帝下诏书褒扬他说:“处脂膏而一尘不染,当转输而百蠹咸清。”这皇帝题词的意思是他任职于肥厚之缺,却清正廉洁,一尘不染,虽负责粮食的运输,但绝不从中获利。
邢其谏在代州任职期间,因成绩卓著,被升为河北省延庆州知州兼宣府东路同知,任职两年后,将要得到提拔重用时,因身体得病便辞官回到家乡。
在离开代州返乡时,“民燃于顶, 不绝。”这都是他在代州、延庆任职期间,把那里治理得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结果。
邢其谏返乡后,还是一心关心民疾,对百姓的疾苦,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在崇祯末年时期即写下了万言书赴京上奏。然而当时的通政司(此为朝中官署名,全称为通政使司,公官为通政使。通政使司掌管内外臣下的奏章和臣民的密封申诉,奏请文书,以及封还皇帝下达的命令,驳正臣下有违规的奏章。臣民的奏章都由该司择定报告皇帝)不为他上达,只得含恨而罢。
邢其谏一平生著有《斯馨馆集》若干卷,《信古录》二卷及《交游翰墨》诗集,又曾于明万历和清顺治两朝时期纂修过《济阳县志》。他去世后,世人赞誉他“身退而道愈尊,龄高而望弥劭”,意思是邢其谏退休返乡之后道德情操越来越高尚了,年龄越大声望越高。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