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平台 享成果
区科技局为企业发展架起“科技桥”
近日,在科技局获悉,2023年,我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将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增长10%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35%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载体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3.2亿元;完成“泰山”、“海右名家”等市级以上人才3人次。
区科技局深化完善科技工作“12347”思路举措,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一个主题,突出创建模范机关、争做科技创新服务生二个抓手,明确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三个导向,实现科技工作项目化、业务工作全能化、机关管理规范化、工作作风高效化四个转变,实施研发投入提升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平台搭建工程、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新人才集聚工程、科技项目突破工程、模范机关创建工程七大工程。截至3月底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7项,合同成交额4.4亿元,在全市区县(功能区)中率先完成全年考核目标。
构建科技创新“蓄水池”
量质齐升激发创新活力
实施研发投入提升工程,区科技局将通过邀请上级领导专家、第三方服务机构集中宣讲和工作组分区域宣讲等形式,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推介,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意识,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规范科技企业研发活动,高质量做好研发统计工作。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充分用好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智慧云平台,加强使用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健全考核办法,积极利用平台技术手段挖掘和筛选科技型企业,推动形成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四个一批”工作机制,确保平台建的好、用的好、作用发挥好。扎实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和入库指导,引导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好评价入库。强化高企梯队建设,加强摸底调查,加强专题辅导,确定高企申报对象,构建科技创新“蓄水池”。用好高企培育模式,邀请专家一对一辅导,精准指导企业组织申报,提高申报成功率。围绕全区主导产业,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队,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特色显明的科技企业群。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继续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引进,攻克一批行业核心技术难题,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到105家,完成率39%。
创新要素赋能
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实施创新平台搭建工程,深入推进规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加快聚集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定期联系,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济阳设立研发机构,推进科研成果和人才的本地化。推进“双创”平台载体建设。鼓励济北经济开发区、各街道(镇)工业园区和济北智造小镇、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围绕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建设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壮大和夯实济阳创新创业发展基础。
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工程,通过科技直通车、揭榜挂帅等形式,积极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的平台,大力培育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活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践行“科技创新服务生”理念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建立科技创新企业服务队,加强与市科技局沟通对接,压实服务企业责任,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加强与起步区对接,建立定期沟通联系机制,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量子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沟通衔接,探讨共同发展新模式,力争实现错位发展、产业联动、互利共赢。做好起步区外溢性科技成果的承接工作,利用我区园区载体打造起步区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谋项目 促发展
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大力培育本土科技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拓宽引才渠道,改进引才办法,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支持企业申报人才项目,加强人才盘点和需求挖掘,指导开发区、各街道(镇)全面做好国家级人才工程,“泰山”“海右名家”等产业人才项目申报工作。截至3月底,共挖掘高层次人才11人,推荐其中8人申报国家级科技人才项目。申报数量和申报项目种类均较去年有了大幅增长。加大高层次外国专家引进力度,激发企业自主引才积极性,强化协调服务,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外国专家,指导企业申报外国专家项目,为外国专家来济阳创新创业提供工作、生活、科研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目前,省级“海外工程师”项目实现申报零的突破,3月中旬通过积极动员和现场核实,共推荐3人申报省海工,目前,已有2人通过市级初审。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依托农科驿站、农业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特派员素质,发挥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科技项目突破工程,区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说,2023年将进一步抓好科技项目申报与管理。支持我区科技企业与国内高校院所开展研发合作,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截至目前,已有5个项目被市科技局立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形成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同时,持续做好农业科技项目。积极实施农业农村科技项目,加快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支持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农业良种工程、乡村振兴提振行动工程和农业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开发区的协作共建机制,全力支持开发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协助推动济阳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普教育、种苗培育、生态旅游等多功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增效。
实施模范机关创建工程,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从严从实抓好巡视巡查等问题整改,开展“作风提升年”活动,争做科技创新服务生,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素质能力,守紧守牢“一排底线”,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扛起科技担当,贡献科技力量。
(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