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方法账”、 算好“明白账”、 跟紧“时间账”
济阳街道:扶贫路上“算清账”
本报讯 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算账。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济阳街道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紧紧围绕“算账”这个核心开展工作,切实用好“方法账”、 算好“明白账”、 跟紧“时间账”,让群众看得明白、记得清楚,心服口服、心底认账。
用好“方法账”,收支账簿里见真情
为让扶贫帮扶更精准,街道在县派第一书记及所在单位党员帮扶的基础上,又安排108名街道党员干部入户帮扶,做到了解困帮扶全覆盖。在填写贫困户收支账簿时,街道统一要求支出部分就高不就低,收入部分就低不就高,充分体现了帮扶的真情实意;为让贫困户看得明白,街道对标准家庭收支账簿进行了“化繁为简”式改良,删除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分类项目,有什么就列什么,做到了一户一簿,通俗易懂,标准版家庭收支账簿集中存档,精简版家庭收支账簿张贴上墙;针对贫困户的不同致贫情况,街道还分别为其确定了特色产业、劳务输出、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做到了一户一策,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掉队。
算好“明白账”,老百姓心里很亮堂
“这是玉米收入1275元,小麦补贴305元,老龄补贴1200元……总收入16595.4元,种地支出1394元,我们家3口人,每人纯收入5067.13元。算的很清楚,我也签了字”。街道肖王村贫困户贾兴起指着墙上的收支账簿满意地说。脱没脱贫,街道帮包干部同群众一起面对面算账,确保常算常新,不搞一算永逸,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切实让群众心里明明白白、亮亮堂堂。对医疗扶贫、孝善扶贫等帮扶政策,街道帮包干部及时入户讲解,电话24小时开机,对群众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确保不让群众心存疑虑。
跟紧“时间账”,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4年,扶贫工作开展初期,街道经过充分调研,为董家、贺铺等11个贫困村确定了脱贫路子,积极协调资金改善提升了贫困村办公场所、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扶贫解困有序开展;2015年,街道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协调帮扶资金950余万元,新上扶贫项目6个,当年382户、1031人,实现了脱贫,11个贫困村全部完成了“五化”提升,扶贫解困成效明显;2016年,街道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第一书记”帮扶、机关干部包村联户,企业入股分红、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完成了587人的脱贫摘帽任务,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扶贫解困取得阶段性胜利;2017年,街道通过孝善扶贫、公益岗安置等政策兜底措施,完成了最后3户、6人的脱贫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全部超过4277元市定标准线,1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保质保量完成了脱贫任务,目前正在准备最后的省、市扶贫迎检工作。 (张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