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86 更新时间:2017-12-26

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基层党建、光伏发电、社会扶助 “五朵金花”全面绽放

“五朵金花”照亮回河扶贫前行路

         本报讯 水迴河转,凤鸣朝阳。近年来,回河街道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机制,细化扶贫举措,集全民之智慧,使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基层党建、光伏发电、社会扶助 “五朵金花”全面绽放,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磅礴的回河力量。

以花为媒,绽放乡村生态旅游花

         文有蒿庵,武有子嘉,回河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近年来,街道结合扶贫开发、乡村旅游建设,深入挖掘辖区旅游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旅游”扶贫举措。今年4月,街道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在大寺河畔、油菜花海中成功举办首届“文化济阳,魅力回河”旅游文化节,精心策划扶贫成果展等系列主题活动,丰富了群众休闲活动,发展了乡村旅游,提升了回河知名度。在吴寨村倾力打造的占地180亩的牡丹基地,种植了油用牡丹、观赏牡丹、芍药、红花等各色品种,成立了济阳县首家油用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拓展了沿黄生态旅游观光风貌带。 

榆黄菇立枝头,金凤凰呷出致富花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铁抓手”。 街道以种植榆黄菇等食用菌为契机,探索出一条养殖户转型升级路,释放了新活力,激发了新动能,让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小小的扶贫蘑菇,让养殖户的事业发展有了底气,日子有了奔头,成了农民发家致富 “新宠”。此外,街道以夯实产业扶贫为出发点,因地施策、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先后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143万元,在27个贫困村发展了35个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径,辐射带动635户,1796名贫困人口脱贫。

以党建为引领,第一书记成就光荣花

         扶贫攻坚是场硬仗,第一书记就是冲锋陷阵的“尖刀部队”。各驻村第一书记以“抓党建,促脱贫”为目标,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互联网+”等信息平台为贫困村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中,桑皮赵村第一书记王飞以支部建设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农村“e党建”,通过凝聚战斗堡垒来推动精准扶贫落地生根。目前,该村通过光伏发电、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不仅还清了许多历史欠账,还使村庄换了新颜,扶贫成效显著。

广撒爱心种子,绽放扶贫济困孝善花

         回河街道按照“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的原则,大力倡导“子女孝老、村居爱老、社会敬老、政府助老”的“四位一体”养老扶贫的新机制,建立健全了60周岁以上贫困老人及子女个人档案,使每名老人每年最高可获480元额外补助。2017年,借助该项惠民政策,街道共筹集孝善扶贫资金114.7万元,共计302户,413名老人从中受益。

推进光伏发电,蓝色向阳花照亮脱贫路

         两年来,街道先后分两个批次在桑皮赵村、闫家村等贫困村建立了24个光伏电站,并实行并网发电,目前已累计发电92万千瓦时,367户、904名贫困群众已从中分红受益。光伏并网发电照亮的不仅是贫困户的脱贫路,也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添了新动力。
         脱贫攻坚以来,回河街道干群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目前,27个贫困村全部达到“五通十有”标准, 39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开启新梦想,回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立足济北新城建设大局,着眼自身定位,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带领4.6万回河人民抢抓携河发展机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努力把回河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济北新城先行区”。                                (王 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