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39 更新时间:2023-04-19

济南“五三”惨案

◎孙厚德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他所控制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镇压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继续对奉系军阀作战,以期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1928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誓师,进行第二次北伐,攻打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北伐军分为四个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率领。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第一集团军由江苏、安徽、湖北、河南集结于津浦线及其两翼、向北推进。4月9日,下达全线总进攻令。二集团军由陕西、河南、河北沿京汉路北上。三集团的大部东出娘子关,经石家庄趋京汉路,与二集团军会合。另一部出雁门关,集中晋北大同、察哈尔迄绥远之线,起到牵掣作用。四集团军参加部分桂军,由李宗仁、白崇禧、叶祺、夏威、李品仙等率领随一集团军参加北伐。因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是靠日本人的庇护而起家的,日本人希望通过扶持张作霖而牢牢控制中国东北,因而,反对北伐军北上消灭奉系张作霖。
蒋介石所率军节节胜利,很快攻入山东,当时,任山东督办的奉系军阀张宗昌盘踞济南,面临北伐军的进攻,他派参谋长金寿良到青岛请日军速发救兵。日军中将福田彦助率第六师团5000人于1928年4月19日在青岛登陆后,正愁没有进兵济南的借口,张宗昌派人求援,正中福田彦助的心意,便满口答应驱赶北伐军,并提出要求将青岛、济南、黄县、烟台等地都交日军负责“防守”,张宗昌则全部答应日军要求。正好,当日福田彦助又得到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内阁“第二次出击山东案”的训令,要求福田彦助抢占济南。于是以“保护日本侨民”为名,于4月25日派先头部队660余人经胶济铁路沿线向济南进发,占领了济南医院、济南报社等地,日军在商埠自行划定“警戒区”,日夜赶修工事,并用沙袋筑起保垒,架设流动电网,安装军用电话,并架起大炮机枪,加派军警(宪兵),禁止华人通行。日军士兵假借“日侨义勇团”名义散发传单,制造借口,寻衅滋事。4月30日,张宗昌将福田彦助及手下将领请来赴宴,并把他的姨太太全部叫来侍候作陪。宾客正与主人喝得酒酣耳热时,参谋长金寿良忽报北伐军已占领济南门户万德镇,胶济铁路也被截断,张宗昌得到这一情报后,见大势不妙,赶忙结束筵席,令家眷尽快收拾金银财宝,带着四姨太,坐上挂着日本国旗的小轿车,连夜逃离济南。
        1928年5月1日,北伐军占领济南,蒋介石率总司令部抵济,第二天在旧督署办公,蒋介石任命方振武为济南卫戍司令,任命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兼山东特派交涉员,负责与日本驻济南领署联系交涉。当蒋介石所率北伐军开进济南城后,早已做好准备的日军四处寻衅,随意捕捉北伐军士兵。5月2日上午,北伐军第一军第二十三团营长阮济民等数人徒手经过纬五路时,被日军堵截后当场全部杀害。5月3日清晨,济南城内各处商店相继开门营业,市面熙熙攘攘。不料,在上午9时许,北伐军一名徒手士兵经过日军警戒区时,被无故射杀,北伐军一部移往基督医院时,日军又突然开枪,与此同时向北伐军第四十军第三师第七团的两个营发起进攻,北伐军损失惨重。北伐军第九十二师、第九十三师奋起反击,立即制止住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指挥官福田彦助见事不好,急派佐佐木去会见蒋介石,并威胁说:“如不停火,中日将全面开战”。蒋介石便派出十个参谋组成的传令班,分头向各队传令“约束士兵,不准开枪还击”,而且准备“绕道北伐”,这更加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正当北伐军派人与日军交涉时,恰有二名日本兵被流弹打死。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向中国军队驻地进攻,不论官兵,见人就杀,一时尸体遍野,血流成河,哀声动地,惨不忍睹,日军乘混乱之机,强行解除了北伐军一部数千人的武装,并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山东交涉署,外交部长黄郛办公处,开枪射击,黄郛赴日军司令部交涉,被扣达十八小时之久。下午,邮政局、电报局均被日军占领,交通断绝,全城辍业,在日军炮火轰击下,北伐军军用电台被炸毁,守台士兵全部阵亡,是夜十一时,日军二十余人借口交涉署门前发现日兵尸体,强行闯入交涉署(今经四路370号),收缴武器,将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全体人员捆绑起来,用刺刀逼迫他们跪下。蔡公时用日语抗议,日军竟将蔡公时的耳朵、鼻子割去,继而又将蔡公时的舌头、眼睛挖去,然后用机枪射击,蔡公时、张麟书等十七人惨遭杀害。蔡公时被第一批拖到交涉署院内,勤务兵张汉儒乘枪声一响,应声倒地,后找机会死里逃生。他作为现场见证人,写下了《蔡公时殉难始末记》,揭露了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制造的这起“五三”惨案,激起中国人民的义愤。第二天,济南社会各界便组织了“外交后援会”调查惨案真相,开展爱国反日宣传。5月4日,日军继续滋事挑衅,并派飞机轰炸城里的北伐军总部及旧省长公署,死伤多人,5日上午,蒋介石率外交部长黄郛等便装骑马、退驻党家庄。行前任命苏宗辙为代理济南卫戍司令,率李延年、邓殷藩两个团留守济南。同时,冯玉祥由河南经泰安北上,在党家庄清真寺与蒋介石商定:绕开济南,继续北伐。蒋介石决定将北伐军事宜交冯玉祥主持,自己返回南京。
        蒋介石一再退让,福田彦助得寸进尺。5月7日,福田彦助向蒋介石递交最后通牒,提出:一、严惩北伐军有关高级将领;二、对抗日军之北伐军须在日军阵地前解除武装;三、严禁一切反日宣传;四、北伐军撤离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两侧各十公里;五、开放辛庄及张庄营房。并限十二小时以内答复。蒋介石在泰安车站接到通牒后,立即命人草拟回文,除对通牒第二条未予接受外,其余各条均允照办,并派高级参谋熊式辉,战地政务委员会委员罗家伦连夜驰往日军司令部交涉。福田彦助谬称期限已过,拒绝谈判。
        5月8日拂晓,福田彦助借口最后通牒未获答复,下令重炮攻城。济南各城门顿时落弹起火,城厢内外延烧千余家。党家庄和洛口镇是津浦铁路上扼守济南南北的锁铜要地,因而成为日军攻击的重点目标。在北线、斋藤旅团炮击无影山弹药库,进攻新城兵工厂,炮轰黄河铁路桥,截击正在渡河的北伐军;在南线岩仓旅团炸毁辛庄弹药库,占领张庄、辛庄及白马山车站后,旋即向党家庄攻击,沿途不断射杀无辜居民。5月8日下午,日军逼近党家庄车站,正在这里休整的北伐军金汉鼎部第八师遭日军袭击,伤亡八十多人,三百五十包军米及大批军械物资被日军击毁、掳击。日军在城郊得手后,便集中兵力进攻城区。5月8日晚,日军在炮火支援下,向普利门、麟祥门、柴家巷、迎仙桥一带发起进攻。守城官兵经过顽强抵抗,于晚上十时退入内城守卫,日军随即跟踪进入围子,逼近内城,并随即用煤油纵火焚烧顺城街。当时,正值大风,大片街坊顿时变成火海,日军复虐杀火中逃出的居民(这条街后更名“五三街”,即今西门桥护城河一带)。5月9日晨至黄昏,日军以飞机、大炮,并出动工兵,铁甲车轮番冲锋,始终未能攻入内城。当晚,日军再次强攻炮火彻夜未停,西门、老东门等古建筑相继被炮火击中,城内督、省两署及省议会、省图书馆藏书楼等公共建筑、一中、一师、正谊中学等处校舍亦遭炮火袭击。安乐街、太平寺街一带,因炮弹落于草房或木料上起火,光焰照天,弹流如雨,到五月十日凌晨,东门楼早已击破,西门楼完全无存,南门楼毁去大半,大好城池遂成了断垣残址。        
        5月10日,蒋介石通过外交部长黄郛向日方表示,准备向日军道歉,同时又派总参议何成浚为全权代表,携带有“免去贺耀祖本兼各职”等以讨好日军的六项条件,到济南与福田彦助谈判,但福田彦助仍坚持以完全接受“通牒”中的五条为先决条件,拒绝和何成浚晤谈。
        苏宗辙会同李延年、邓殷藩率守军奋战三昼夜,击退日军多次冲锋。5月11日凌晨,守城部队奉蒋介石的密令从新、老东门分路突围,李延年团杨冠英排担任后卫,杨排长带领全排战士与日军内恃五次,重创敌人后,全部壮烈殉国。突围部队于离城1.5公里外遭日军伏击,伤亡惨重,冲击重围的部队于下午六时集合于仲宫。守城之役,李团伤亡失踪的约600余人,邓团约300余人,5月11日,济南失陷。
        日军进城后,杀掠奸淫,无恶不作。他们以搜查北伐军为名,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予杀戮:留平头与学生式头者,女子剪发者,穿草鞋者,有皮带者,有灰色衣服者,有南方人名片者,见日军害怕者,有中共钞票者,受检查时开门迟者,有自卫枪械者,带开国纪念币者,家中有军用品者,穿皮鞋者,操南方口音者,带照相机者,镶金牙者,学生式的青年、藏青天白日旗或有国民党书籍者。光天化日之下,日兵将街上市民赶到一处虐杀取乐,夜晚不准市民关门,任意闯入民宅抢掠奸淫。日军还把中国军民的尸体装入麻袋投入黄河,或运至青岛,投入海中。来不及撤出的伤员也全部被日军屠杀。这天,日军还在济南商埠制造事端,惨杀中国军民多达1000余人。据世界红十字会济南分会调查统计,济南“五三”惨案,中国军民被焚杀死亡达6123人,伤1700余人,被俘5000余人,财产损失难以计算。
为了永远记住这一国耻,每年的5月3日10点,济南市都会鸣放防空警报,纪念“五三”惨案,勿忘国耻。今济南西护城河东岸,建有“五三”惨案纪念碑。该纪念碑由卧碑和浮雕墙两部分组成,呈南北走向,高4.25米,长17米,黑色花岗石彻就。东侧为卧碑,碑体上刻当代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济南惨案遗址”六个大字。卧碑的正中凸起的巨型白色大理石台历,右页镌刻“五三”惨案发生的年月日期,左页镌刻《济南惨案纪略》,由武中奇书丹。台历左右两边,饰以汉白玉雕刻的花圈。碑两侧为浮雕墙,面向西,上刻《国耻》浮雕。该浮雕采用汉画像石刻艺术技法,运用纪实、象征、寓意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济南“五三”惨案的场景,两端雕刻的洪钟,上勒“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八个大字。在不远处的西护城河西岸,建有“五三”惨案纪念亭。在趵突泉公园内建有济南“五三”惨案纪念堂。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