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5 更新时间:2023-04-19

旭日东升耀古今

——曲堤街道李旺村印记(三)

邱军

        3、活捉焦玉生:在1988年12月《济阳文史资料》第五辑有记载,焦玉生原在张永森(字茂卿)部下(地方武装团伙)机枪连。1942年夏天,张茂卿在与日军作战中阵亡,后各中队小头目拥立张永森的弟弟张永让(字子谦)为二营营长,张子谦之后投降日伪,开始与人民为敌。焦玉生作为中队长,虽说开始抗过日,但跟了张子谦后,也鱼肉百姓,经常骚扰周围村庄(主要在河南章丘),属反动武装分子。
        追捕焦玉生也是一波三折。前两次,根据情报,县公安局大队没有拘捕成功,他还打伤过公安。1958年4月,第三次得到线人举报,说他姑娘到焦玉生家玩,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正在给她的小玩伴喂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线人据此判断,此人可能就是潜逃的焦玉生。济阳公安局迅速分两路把村庄保围,焦家胡同更是严密布防,在焦玉生家周围民居屋顶上,前后左右,也都架设机枪,命令一旦焦玉生武装反抗拒捕,立即击毙。由于知道他枪法很准,其父在前,后面是村长、焦旭东、邱光彩。进屋后,邱光彩发现床上柜子底下有块毡布,掀开一看,下面是地道,就冲里面不停喊话。其父也规劝道:“玉生?出来吧,没处跑了,举手投降吧,国家会宽大你的。”经过一阵时间沉默,焦玉生从地道慢慢举手走出,被捆绑。后经过全县公审大会,毙于济阳一中南刑场。
        (四)故事传说
        1、刀叉肉  传说,清光绪年间,邱岱海(字魁)在济府衙任衙役,他在押送犯人途中,在山西与山东搭界处的一家饭店用餐时,遇到劫匪(犯人同伙)。席间,同伙要敬邱魁一杯酒,他二话没说,一饮而尽,接着,又要敬肉。实际上,这是江湖规矩,就是拿刀子叉上肉,送到你嘴里,被“敬”者,不能用手接,只可用嘴,名义上是大敬义,实则暗藏杀机,如果不敢吃肉,就是胆怯、认输,要把犯人放了,如果敢接招,能吃肉,说明不同意放人。邱魁久经沙场,见过大世面,身怀绝技,只见他面不改色心不跳,非常从容淡定,等劫匪用刀叉起肉朝他的嘴猛地捅过来时,说时迟那时快,邱魁一口咬住肉,持刀人捅了几下,竟然拔不动刀子,劫匪见此情景,知道遇到了高手,只好认输。饭后,邱魁顺利押解犯人到济南府衙。此事经他同僚回来叙说,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佳话。
        2、供孝饭  相传,李存志是清末民初曲堤一带很有名望的兽医,艺高人胆大,为百姓服务,牛马骡大小病,手到病除。他因此结识了很多朋友,村里谁家有大事、难事,只要找到他,一般都能摆平解决,所以,在村里及周围很有威望。
他也是一位大孝子,父母在,唯命是从。父母去世后,在家人吃饭动筷前,必先供奉父母灵位前,进行反省,后方可吃饭。活着尽事,死后尽孝。现在,我们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在封建社会,如此坚持,很多村民亲眼所见,其知恩图报,是孝行善举,被社会推崇,为街坊所称道。
        3、“就是要一个,那也是我”  俎金元自幼聪慧,少年受教于在李旺村教书的牛大坤先生,先生严肃古板,但俎金元生性顽皮,课堂上趁先生不在,经常戏玩,敲着桌子唱大鼓子书,先生甚为头疼,但令他欣慰的是,虽日常看不到俎金元怎么学习,可成绩在全班是最好的,每次考试都是铁定的第一。
        上完初小后(1949年左右),俎金元在家种地,后来听说,临邑师范招生,就决定继续读书。这样,白天下地,晚上学习,准备考试。由于家境大不如前,老母也对其考试之事不支持,俎金元晚上点灯夜战,母亲不知是心疼油还是心疼孩子,总会督促吹灯睡觉。为了能够继续学习,就用被子把门窗挡上。
        大考的时间到了,俎金元背起被褥就上路。有人问,“能考上吗,就直接带被子去?”,俎金元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就是要一个,那也是我。”
        俎金元发奋图强,立志报国的故事,成为李旺村后人学习效仿的榜样。
        (五)历史人物
        李旺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还是一个英雄的村,历来有踊跃参军的好村风。抗美援朝有四人参加,两人牺牲在战场上。在《曲堤镇志》98名革命烈士名录中,我李旺村就有三名烈士:李协龙、李增贵、李金江。他们是济阳的骄傲,更是李旺村的光荣。
        邱岱海:生卒年不详,据邱氏族谱记载,为李旺村东公九世,字魁,光绪前后,在济南府衙供职,任捕役。据族中老人讲,去世时,生前所用弓箭等陪葬,着官服、官帽,顶珠花翎,但官品等级不详。
        焦生友:生卒年月不详,在解放后,任农会主席,在土改工作中,尤其在农村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开展互助互帮,帮助村民度过难关。
        焦兆起:字英华,生卒年不详。是我村的私塾先生,对易经八卦有所研究。我村的第一批老师,大多出自其门下。
        李协龙:出生于1915年4月,1947年8月参加工作,六区干部,1949年8月因公牺牲,年仅34岁。
        李增贵:烈士,1919年3月生,1948年7月入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随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入朝作战,生前担任排长、连长职务,1951年3月牺牲,年仅32岁。
        李金江:烈士,1925年6月生,1949年2月参军入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随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入朝作战,生前担任班长职务,1951年7月在上甘岭战斗中牺牲,年仅26岁。
        李兆生:(1932—2019),1949年2月参军入伍,1950年10月赴朝作战,担任通讯员,次年10月受伤,二等残疾,后复员回家务农。
        李金香:生卒年不详,参加抗美援朝,主要负责运输物资,后复员,在王圈、仁风粮所任站长,解放前老党员。
        党支部书记,俎金贵是1949年解放后第一任支部书记,之后俎清泉、李增富、李增金,李德红为现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邱光山:(1914—1997),中共党员,小学文化,1954.5-1956.2,曾任本村初级社副社长。
        李光耀:(1917—1981),是土改时期干部,解放前老党员,贫协主席。在县政协后到迴河乡住村,后任曲堤乡政协主席,姜集乡副书记,后离休病退。
        焦兆生:(1919—2005),字旭东,解放前老党员,曾在本村任教,培养了很多学生。
        俎怀玉:(1919—1951),十几岁到周村打工,逐步学到了纺织工艺,并自己开办了小型纺织厂,民间俗称机房。虽没有上学,但通过自学,各种账目一清二楚。
        赵元勋:(1920—2004),土地改革时期合作社干部,任济阳县合作部部长,水利局退休。
        焦兆明:(1920—2010),1947年参加土改,1948年入党,建立民兵小队,担任小队长,拥军拥属,带头建立互助组。春节前后,农闲时节,带头组织策划文艺活动,顶花伞、唱小曲、扭秧歌、说快板,82岁高龄能自如敲大鼓,唱小曲。
        焦方功:(1921—1988),1947年入伍,部队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济南战役、解放南京、莱芜战役、解放潍县、解放济阳等多次战役、战斗,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四等功多次。所属部队转为公安,1955年由公安部队复员回家务农。
        俎金贵:(1921—1991),1949.2—1952.4任村长,1953.2—1979.5任村党支部书记。1954.2—1956.2任初级社社长,1956.2—1957.8任高级社社长。
        李增华:(1922—1993),1967.9-1970年任村革委会主任。
        俎金河:(1923—1976),1940年入伍当兵,解放后到德州地区平原县委工作,离休干部。
        邱光海:(1923—2003),中共党员,小学文化,1948年参加工作,解放前,曾任村长,离休干部。历任三教、店子、毕集供销社主任。
        李连兴:(1927—2000),1947年参加工作,在曲堤镇(东街)家庙教学,1948年入党,1950年曲堤镇干部,从事民政工作,1961年任索庙公社小学、联中校长、文教助理,1968年任垛石中学总务处主任,1982年离休。
        李德军:生于1955年8月,1974年曾在本村任教,同年参军,1974年—1981年陆军62师侦查连班长、司务长、副连长。1981年--1985,任高炮营管理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学员、侦查连长、副营级参谋,1985年—1994年任兰州军区司令部情报部营级、团级参谋(中校军衔),1994年8月专业到济阳县党校任副校长,2015年8月退休,正处级。
        主要事迹:1976年被62师授予“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78年荣立三等功,1986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1993年,在青海西宁维护社会稳定,受兰州军区嘉奖表彰,1994年,被兰州军区司令部授予三等功。
        李继路、邱光成、李光武、李增武、俎金江、焦元吉、焦念富、赵元善。
        村庄未来
        李旺村目前正在改造提升,乡村振兴指日可待。今后要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产业,鼓励村民多途径发家致富,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担当,注重民生,和谐发展,让李旺村民深切感受国家更富强,体验生活更幸福。
        后记
        我出生在60年代中期,从小在家长大,李旺村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印记。虽躲过三年自然灾害,但经历过文革,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责任田承包,1985年参加高考,1987年毕业后一直在税务局工作,现在我们一起奔小康。
        正因经历过,有所感受。尤其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习总近平总书记所领导的强大中国,更是充满信心和期待。
        2021年10月,我受区文联委托,整理老家李旺村资料。接此重任,有些诚恐诚惶,担心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
        或许无知者无畏,我虽不才,对村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感觉还是责无旁贷。为了更接近历史,我曾多次召集村中老人、长辈,或个别走访、问询,但毕竟很多时过境迁,有些资料不详尽,有出入甚或谬误,在所难免。
        搜集整理村资料过程中,村两委和健在老人给予了很大支持。他们也曾多次打电话或发微信等方式向我提供线索、素材,无形之中,增强了我写好这篇文章的决心。我村千人,算是中等偏大村,涉及人物较多,但限于篇幅,不能面面俱到,遗漏一些人、某些事,还请理解。
        为本文提供资料主要有:李德红、邱光彩、李光德、焦兆金、焦其让、焦其茂、李增佩、焦方岐、李增和、俎永泉、李德茂、李德全,及焦玉宝、焦守刚、焦兆河、俎宝泉、李增国、李军、李明、李德坤等,一并感谢。
        部分资料摘自2013年《曲堤镇志》、《济阳文史资料》以及王兴水先生、武庆富先生2020年编写《李旺村史话》,在此致谢。(完)                                     
                                                  作者单位: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