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至亲们的故事
近日,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海文的著作《周恩来家世》 出版。李海文曾任周恩来年谱生平小组组长,是研究周恩来历史的专家。本文即是《周恩来家世》的节选,主要讲述周恩来 的几位至亲的故事。
祖父周起魁
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1844年生于浙江绍兴,幼年丧父,生活艰难。1863年秋,周起魁追随二哥周昂骏北上淮安,随馆学幕。100多年来,周氏家族就是这样靠着从父、从兄、从姻亲学做师爷延续下来的。周起魁后来做了淮安府的刑名师爷。
1871年,周起魁回绍兴成亲,新娘姓鲁,乳名大姑,其父鲁登四当时是福建布政司的首席幕僚,拿出几亩田作为鲁大姑的嫁妆。1872年,鲁氏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贻赓。1874年,鲁氏生下第二子贻能,后更名劭纲,即周恩来的生父。
1878年,周起魁已有四子。后来,已任知县的周昂骏和已任候补同知的周起魁,在淮安驸马巷合伙买下了一幢房子,这就是后来周恩来的出生地。周起魁为官清廉,积蓄不多,约在1900年去世。
父亲周劭纲
1890年,周劭纲县试未中,被父亲送到绍兴跟舅舅鲁小和学幕。后来,父亲为他在高邮县衙找了一份文书的工作。1897年,周劭纲娶清江浦万家小姐万十二姑为妻。第二年3月,万氏在驸马巷为周家生下一名男孩,这便是周起魁的长孙周恩来。
周起魁不久去世,家庭收人变少。周劭纲忠厚善良,不善应酬,失了衙门的差事,到武汉去教书。他收人微薄,不能养家,全靠妻子一人苦苦支撑。1907年,过度操劳的万氏不幸病逝。后来,周恩来随着父亲辗转四处;直到1909年才暂时在奉天省铁岭落脚。
周劭纲话语不多,却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周恩来投身革命,他从不阻拦,从内心来说是支持的。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周劭纲留在上海一直陪着儿子恩来,帮助做些秘密通讯联络工作。直到5月下旬,周恩来前往武汉,周劭纲才回到东北。
但他对儿子实在放心不下,终于在1931年2月又前往上海,继续帮儿子做点通讯联络的工作,并极力帮儿子隐蔽。直到冬天,周恩来前往江西,周劭纲才回到东北。
1938年1月,周恩来给正在天津的父亲写信,让他到武汉来和自己一起生活。5月的一天,周恩来正在开会,出席的老舍后来写道:最后(周恩来眼中含着泪)他说他要失陪了,因为老父亲今晚10时到汉口。
1942年,周劭纲病逝。1976年,周恩来去世4个月后,邓颖超交给侄女周秉德一个旧的小黑皮夹。周秉德打开夹子,发现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保存得很好,照片上周劭纲正襟危坐,照片背后有周恩来亲笔写的“爹爹遗像”4个字。
母亲万冬儿
周恩来的生母万氏生于1877年,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女儿,乳名冬儿。万氏聪明美丽,性格开朗刚烈,还破例进家塾馆读书。万氏从小耳濡目染,学到了父亲许多社交处事的本事。
1897年,万氏嫁给周劭纲。在周家,万氏识大体,小叔子贻淦病危去世,没有后代。尽管万氏当时只有一个儿子,还是遵照公婆的决定,将儿子过继给贻淦和陈氏承嗣。周万两府一些疑难的家务事,只要请来万十二姑,马上迎刃而解。处理这些事情,她常常带着听话、懂事的周恩来。周恩来自然增加不少见识。
周家的经济陷人了窘态后,万氏又劳累又愁闷,不幸得了肺结核,于1907年去世。当时,周劭纲在湖北谋差,连妻子最后一面也未能见。
周恩来对生母万氏一直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1946年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多次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淮安,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摘自《文摘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