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的济南特别市
◎孙厚德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济南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决定将济南命名为“济南特别市”。为什么当时将济南命名为特别市呢?一是因为当时正是解放济南后我党政军的入城接管阶段,济南是关内我军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也是关内我党政军接管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因此,为了区别于其他的一般城市,就由中共华东局直接领导。二是济南特别市在干部配备上高于一般地、市级,不同于其他城市是地委专署的构架,例如市委书记是当时区党委级以上的干部,当时市委的各部、办和市政府的局级负责人均按地、市级配备。在配备的六千名干部中,除少数由部队抽调的了解济南情况的干部外,主要由华东局和山东省直机关以及鲁中、胶东、渤海三个区党委调出的。三是为将来南下解放江南大城市作准备,在济南市集聚和培养了大批干部。四是党的大城市政策在济南作为试点、积累和探索接管及治理大城市的经验。
济南特别市的管辖范围是:市内设六个区,一、二区是城区,就是现在的历下区,三、四区是天桥南北的地区,就是现在的天桥区,五、六区是商埠区,就是现在的市中区和槐荫区,另外还设有六个郊区。
济南特别市的建制和组织由以下机构和人员组成:市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谭震林任主任,曾山为副主任,许世友、郭子化、袁仲贤、谢友法、刘顺元为委员,下设十六个部,军管时期过后,该委员会即被撤销。
济南特别市警备司令部由市委常委袁仲贤任司令员,市委常委袁也烈任第一副司令员,市委常委邝任农任第二副司令员,市委书记刘顺元任政治委员。
中共党政军和接管人员进城后,最主要的是政策上的准备,随即印发了《入城守则》和《约法七章》,以及对民族工商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制”的保护政策。为了使进城干部学习好,均由领导干部反复动员,强调接管好济南的重大意义,勉励所有干部进城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城市政策和工作纪律,所有接管工作在军管会、中共济南特别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张而有序的进行,没有出现大的偏差,没有出现违背政策和违法乱纪的现象,真正起到了接管大城市政策试点的作用,为接管大城市积累了经验。后来,解放大上海和江南各大城市,也都是按照济南积累的经验进行的。
济南特别市在接管后的这一新时期所做的主要工作是:一是进行肃特和反动党团登记。济南作为日伪和国民党长期统治的省会城市,反动党团和特务组织十分庞杂,济南解放时,部分反动党团和特务分子被俘或逃跑。但大多数隐藏下来。因此,肃清这部分潜伏特务和反动党团分子,是关系到维护社会治安,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重要任务。1948年10月1日,军管会发出布告,要求一切敌、特等,停止任何破坏活动,交出一切证件和武器弹药,到公安机关进行登记,听候处理,根据当时的形势,以公安局为主,统一组织力量,进行了清查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共抓捕特务骨干分子200余名,缴获电台10多部和武器弹药一宗,肃特工作取得初步胜利,经自新登记后的统计,登记国民党员6127人,清团员4757人,特工人员558人,其他不法人员772人。二是埋葬尸体清理战场。因为济南战役时,城内外战斗激烈,街道、水井和护城河里有许多尸体,因而埋葬尸体就成了清理现场的一项重要工作。三是稳定金融秩序。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财政支出不堪大规模内战的重负,只能滥发纸币,将负担转嫁于人民。因此,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物价飞涨,市场混乱。济南被接管以后,为保护人民利益,整顿市场和经济秩序,军管会把稳定金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排除旧币、打击非法经营金银活动,统一货币。9月30日,军管会发出布告,宣布“自即日起,以北海银行发行之北海币为市场唯一之合法通货”,各种伪钞和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等停止使用。经过认真的治理整顿,金融秩序逐步好转,市场逐步稳定,新的经济秩序开始建立。四是举办“战伤医院”,由于蒋匪军遗留的伤兵和居民中受伤的人很多,而大小公私医院和诊所都还没有开门营业,因而就由进步人士齐鲁大学教授许衍梁和原大华医院华子修等人出面,动员组织在济南的医务工作人员,组成的二十余处战伤医院,收容并治疗这些无人过问的伤兵。五是召集旧商会的负责人开座谈会,动员开工开业,宣传我党对民族工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保护政策。这个会由黄远秘书长主持,徐冰副市长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工商业政策,原商会的头面人物苗海南、张东木、尚兰亭和商会秘书处主任刘竹斋等出席了会议。六是全部按管了原敌伪企业,并派出了一批军管代表负责接管并督促尽快开工复产。1948年10月3日,市政府颁发布告,要求各工厂、商号目前可暂不登记,一律先开门营业,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电厂、水厂提出了复工与接收并重的方针,实行边复工边接收。随后,供电、供水、交通、邮电等部门均复工开业,为其他行业的复工开业打下了基础,安定了市民情绪。七是派出军管会干部接管各大专院校和各中等学校,军管会拨出专款、专粮帮助学校修复校舍、安置教职员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学校进行适当合并调整。市教育局发出“通令”,并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使各级各类学校逐步纳入新民主主义教育轨道,至十一月上旬,全市156所大中小学校先后全部复课。八是开展社会救济、安定人民生活。由于国民党长期统治和破坏,全市市民许多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流离失所、难以为生,为安定民生,市政府首先拨粮二十万公斤,拨款四亿余元用以急赈,救济贫困市民6000余户,两万余人,同时还组织群众清理战场,整顿市容,实行以工代赈,解决了部分贫苦市民的生活困难。在冬季来临之前,省政府根据济南市政府对全市居民生活情况的全面调查,批发旧衣3万余件,棉被1000余床,救济粮5万余斤,以帮助特困市民过冬。九是大力支援前线。时值淮海战役正激烈进行,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各阶层各界市民积极支援了淮海战役,除了动员青年积极参军以外,还动员铁路员工奋力修复铁路,以便于运兵、运粮、运军用器材,另外还发动私营工商业者积极支援献金,全市共捐献了80亿元的北海币。其中献金最多的有两家,一是苗海南的成通纱厂8亿元,二是张东木的东元盛染厂4亿元。所有这些支援前线的工作,对于取得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十是着手建立街道基层民主政权和群众组织。军管会一进城,立即成立了济南特别市政府与区政府。随后,宣布废除旧的保甲制度,对旧政府的原职人员和保甲长,除少数有重大罪行者予以逮捕外,对一般保甲长和旧职人员,在短期内予以留用,以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通过对旧职人员的留用改造,一方面加强了基层民主政府的力量,另一方面,把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改造为新人,使人民群众看到了人民政府的巨大威力。1948年底,开始了民主建设基层政权的工作。济南特别市政府发出指示,确定区为一级政府,街道为基层政权(郊区为乡)。1949年2月,各区基层政权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共划分为141个街道(乡),近900人参加了街道(乡)政权工作。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逐个解放了江南的大小城市,中共中央决定从济南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南下干部接管队伍,准备去接管被解放的江南各大小城市。济南特别市已胜利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遂将济南特别市改称为济南市,取消了“济南特别市”的名称,重新调整了济南市和各区的各级组织及领导班子,至此,济南特别市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 作者系区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