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67 更新时间:2018-03-12

新旧动能转换,济阳在行动

        去年以来,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一个“高频词”,在齐鲁大地上广泛传播。而在1030平方公里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规划范围内,我县包含6个街道530.96平方公里,是先行区建设的主阵地、试验田和重要承载地,由此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山东新旧能动转换总体方案正式获批,“三桥一隧”开工建设,国际范儿先行区总体规划3月份将公布……近期以来,新旧动能转换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也正式步入元年,作为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面对重大的发展机遇,我县不等不靠,积极作为,积极拥抱“千年一跨”,努力在先行区建设中争当“主角”。

“新旧动能转换”诞生及内涵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的政府会议中对当时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新旧动能”开始正式出现在国家领导人讲话中。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三处提及“新旧动能”,强调: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指出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并对国内经济形势进行了初步判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是我国培育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第一份文件。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东发展得益于动能转换,希望山东在国家发展中继续挑大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两处“新旧动能转换”,并提出做好2017年政府工作中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并提出“双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新旧动能”自2015年开始出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和文件中,在2016年互联网出现的频率逐步提升。2016年末,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新旧动能”更是频繁出现在政府相关文件中,内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其中以第二产业这个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场为例,新旧动能的区别显著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能源利用上讲,旧动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粗放利用为主导,新动能是以矿物能源的精细化利用或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物理能源为主导。
        二是从原材料上讲,旧动能以对矿物原材料一次性利用为主导,新动能是以对原子设计、分子制造的新材料以及深层循环利用为主导。
        三是从生产工艺上讲,旧动能是以机械化为主导,新动能是以高度网络化、人工智能化为主导。
        四是从生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
        五是从资源约束上讲,旧动能是资源匮乏性生产,新动能则由于能源物理化、原材料元素化以及深层循环化生产,极大增加了资源约束弹性。
        六是从生产性服务业上讲,新动能的生产过程包含了更多的服务业因素。

“三桥一隧”加快推进
交通先行助力“千年一跨”

        黄河穿越济南,多年来是制约城市向北发展的天堑。目前,济南已经通行的仅有6座跨黄大桥,而与黄河几乎平行同样穿越济南城区的小清河上,已经架起了27座桥梁。实施“千年一跨”,加快先行区建设,建设更多的跨河大桥迫在眉睫。
        顺应济南先行区建设大势,“三桥一隧”应顺而生。目前,济泺路穿黄隧道、齐鲁黄河大桥、凤凰黄河大桥都已开工建设,济南黄河大桥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其中,济南黄河隧道全长3.7公里,设计双管双层,上部为双向6车道公路,下部为轨道交通M2线,是黄河上第一条公铁合建的隧道。齐鲁黄河大桥是齐鲁大道北延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工程全长6735米,预计到2021年6月竣工。凤凰黄河大桥是凤凰路北延项目的一部分,项目全长6659.2米,预计在2021年12月通车。
        同时,齐河黄河大桥、长清黄河大桥和石济客专济南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3座桥正在建设,待“三桥一隧”建成通车后,济南将形成“十二桥一隧”的跨黄格局。另外,据《齐鲁晚报》从济南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在研究跨黄通道时,济南市规划部门对西城的玉清湖到东城的临空段这45公里范围内的跨河需求和可选通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总体可行的10条新增规划跨黄通道,济南未来将形成 “十九桥一隧” 跨黄格局。
        另外,济乐高速南延工程已开工建设,将从青银高速立交桥向南连接石济客专公铁两用黄河特大桥,与济青高速设立互通立交。济乐高速南延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黄河北部地区到达市区东部和中央商务区最便捷的通道,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的重要交通保障。

对标雄安新区
先行区规划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建设先行区,规划要先行。先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始于2017年11月21日,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承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先行区开展总体规划调查工作。先行区总体规划整合优化了瑞典SWECO、美国MIT及SOM的规划理念,继承瑞典SWECO系统全面的生态理念和基本空间框架,融合三家之长,着力营造城在林中、镇在田中、村在画中的美好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公交导向开发(TOD)及新城市主义的创始人,世界著名规划和设计师彼得卡尔索普先生也将把他的新城市主义理念带到先行区,在这里打造更宜居、更生态的城市空间。同时,美国麦肯锡公司将在产业规划上为先行区助力。
        据了解,今年3月份总体规划将进入论证公示阶段,届时社会各界就能直观了解先行区的发展蓝图。近期先行区围绕总体规划、产业专项规划的专题汇报将陆续进行,第三期规划研讨也将展开,围绕黄河风貌带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等进行研讨。
        另外,先行区还划定了10平方公里引爆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引爆区在先行区核心区范围内,先行区在这里将探索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重要枢纽交通组织尽量布置在地下,地面用“窄街道、密路网”,提前化解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同时,在高度上严格限高,建筑高度不超过华山,把鹊山、华山之间的视觉廊道全部留出来。引爆区建设将要完善基础设施,启动城市主干道路、桥梁、地下快速路、综合管廊等建设,力争在今年6月底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引爆区的居民将实行先安置后拆迁。
        下一步,先行区还将加快生态空间、绿色市政、综合交通、产业、教育、医疗等70余项专项规划编制,力争2019年基本完成规划全覆盖。同时边规划边建设,率先在引爆区及黄河畔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景观提升,尽快形成要素集聚和引爆效应。

不等不靠、积极对接
争当先行区建设“排头兵”

        在近日公布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济南新旧能动转换先行区范围最终确定——南起小清河、北至徒骇河、东至章丘、西至齐河,总面积1030平方公里,涉及我县崔寨街道、回河街道、太平街道、孙耿街道、济阳街道、济北街道全境,共计530.96平方公里,独占一半以上面积,我县也由此成为先行区建设的主阵地、试验田和重要功能区、引爆区的紧密圈层。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是核心。围绕先行区建设,我县着力突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第二产业方面发展,以推进济北开发区扩区强权、招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先手棋”,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在园区发展方面,举全县之力重建开发区,新市、垛石、济阳街道三个产业园上升为县级规划,形成“两城七园”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统一规划、资源统筹、科学布局。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空间载体。围绕济南北部新城建设目标,我县着力突出产城融合发展,从去年引进项目看,无论是济北智造小镇、少海汇智慧住居,还是供应链(济南)智慧生态城等项目,既有少海汇、怡亚通等大项目为保障,又有万科、碧桂园等高品质城市建设企业助阵,实现了产业做支撑、城市为依托,达到了产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同时,扎实推进“四城联创、五化提升”、棚改旧改等重点工作,积极研究谋划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而作为新旧能动转换先行区的核心区,崔寨街道将在先行区建设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近日,在济南市公布的《2018年度济南市级重点项目安排》表中,中国氢谷项目将落户崔寨街道。按照约定,依托先行区建设集“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三位一体的“中国氢谷”。“氢能源科技园”以氢能源研究为核心,引进集关键材料、零部件、电堆、动力系统、整车研发为主要业务的氢能源创新集群;“氢能源产业园”集聚国内外氢能源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形成产业规模集群; “氢能源会展商务区”集国际科技中介、交流、展示与商务为一体,重点推进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引进、国际交流与展览展示、国际化技术和商业人才培育引进与输出。(张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