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36 更新时间:2018-03-08

盼望了多年,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崔寨街道群众热切期盼先行区建设

         本报讯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一个个规范化种植的大棚,一座座排列有序的厂房,一架架雄伟壮丽的跨河大桥……随着新旧能动转换先行区核心区的确定,为黄河北岸的崔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唤醒了崔寨村民对黄河两岸比翼齐飞的美好向往,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更多期待。
 

“占了挣钱的家伙事儿,
但大家伙儿都支持”
 

         崔寨街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孙大村作为其中的代表,在当地的影响力颇大,这个紧挨着物流园和济泺高速的大村子,全村人均收入可达9500多元,不仅有村集体企业,还有村政务经贸综合楼和村办市级幼儿园,是远近闻名的富村、强村。
         虽然现在是种植大棚正忙的时候,但村民一说起新旧动能转换来还是滔滔不绝。“现在我们都在关心这事儿,什么时候出具体的规划,能把我们这里规划成什么样,我们村能不能拆迁,是先安置还是先拆迁?”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的老大爷们又开始聊起这个话题,有时候从城里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也会偶尔插上一句:“真盼着快点儿规划,以后我就能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了。”
         作为孙大村的村支书,孙修枢也切实感受到这个项目的责任重大。“把我们规划到转换区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多优势,我们村东边是物流园,西边是济泺高速,北边是英才学院,其实和在城里住也差不许多。当时建济泺高速的时候占了我们村的养猪场和窑厂,现在又得从我们村穿一条成品油输送管道,计划占我们30多个大棚和一个养牛场,虽说占了我们挣钱的家伙事儿,但大家伙儿都很支持。”
 

“村里飞进了金凤凰,
以后日子不比城里差”
 

         老洼村坐落在黄河岸边,空气清新,物华天宝,或因全村210多户人家都受黄河水哺育的原因,这里的村民格外爽朗。硬化了的村庄道路,崭新的文体广场,远处忙碌的凤凰大桥施工地,都在见证着生命的新陈代谢,也是崔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的真实写照。
         “北跨提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个准信儿了,本来我们都不抱啥希望了,没想到今年年初还真开建了,这个凤凰大桥,对我们来说还真不只是一个桥,它就是我们村最宝贝的凤凰。”60多岁的周德良在老洼村住了一辈子,见证着北跨从发展规划到工程建设的过程。“有时候没事就自己溜达到凤凰大桥施工地那里去看看,也算是见证了咱们县的发展。”
         据老洼村书记张树英介绍,村子里不仅建了幸福院,帮村里很多老人解决无人照顾的问题,还发展了集体大棚项目,种植西红柿、芹菜和香瓜,并通过土地流转新建了中药种植区和仲秋红枣园。这些惠民政策都让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还在黄河滩区安装了变压器,解决了滩区用电问题,以后在滩区发展项目就方便多了。”
 

“有了凤凰大桥,
我们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一条黄河把村里与济南城区隔开了。如今黄河以南,济南城里已经高楼林立,黄河以北却坐落着不少朴实的村庄。老洼村书记张树英说:“我们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民,对他们来说,最拿手的还是怎么种地,怎么搞农业,所以我们做生态观光农业也算是对口专业。”
         2003年济南提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战略,那时候老洼村的村民还是靠种地、打工来养家糊口,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块风水宝地即将为他们带来的巨变。在他们的眼里,这条母亲河就像是一条能够通往济南的大船,只有坐上这艘大船走过去才能挣到更多的钱,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一二三产业都将有发展,所有人都盼着济南早点北跨,张树英说:“我们计划建一个十米多高的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只要凤凰大桥架起来,更多的人就会到黄河北来,这样一来,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会更成熟,我们农业种植也会发展得更好。”     (刘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