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13 更新时间:2018-03-07

全街道94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达36个

回河街道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本报讯 近年来,按照市、县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回河街道以“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契机,依托各村资源、资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因村制宜,分类发展,积极探索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7年,全街道94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达36个。

积极引进项目
发展土地流转型经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土地用于小麦、玉米等粗放型种植,收益较低。回河街道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通过签订有偿合同,合理有序流转土地,积极引进规模化种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益,使“死”资源变成“活”存折,效益显著。吴寨村利用上级4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流转土地110亩,建设4个冬暖式高温蔬菜大棚, 2017年村集体仅此一项实现收入5万元。金营村流转土地25亩,实施高标准食用菌大棚建设项目和浅水藕种植项目,2017年村集体实现收入8万元。后封村通过挖沟、取土、整平村集体土地40多亩,发展浅水藕和渔业养殖,推广高档绿化苗木的种植技术,每年村集体年可创收10余万元。

用好产业政策
激活沉睡的资源

        立足各村实际,用好各级产业扶助政策,引导各村对资产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获取集体收益。新庄村借助旧村改造契机,新建两层商品房对外出租,繁荣了地方经济,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17年村集体实现收入5万元。桑皮赵村发展光伏发电站2座,发电量到目前累计达11万度,村集体仅此一项实现收入10余万元。

成立专业合作社
集体农户双受益

        按照“支部+专业合作社”模式,回河街道积极鼓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实现农业增效益、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三方共赢”。 2014年,山东农业集团在张庙村建立了全省第一家食用菌种子库,按照“植物工厂”的模式建设集生产、展示、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组织,将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张庙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还被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指定为教学实践基地。戴家村成立济阳县回河华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占地补偿款中拿出1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份,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收入。2017年吴寨村成立济阳县梦康油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油牡丹180亩。明年9月份收获,预计第一年每亩收入800元,总计14.4万元,3年后亩均收入5000元,总计约90万元。

开发辖区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

        回河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青葱玉翠的植被,又有碧波荡漾的大寺河;既有古朴返真的农耕文明,又有采摘垂钓的休闲娱乐;既有省级传统民居卢永祥故居、经学大师张尔岐墓,又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卢永祥故居等,2018年回河街道在辖区南部将重点打造沿黄旅游观光风貌带,吴寨村占地近200亩的油牡丹也即将绚丽绽放,随着辖区基础设施的提升、回河沿黄旅游观光带的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相当数量的游客将来到回河休闲观光、采摘,2017年发展旅游增收40余万元。乡村观光旅游等渐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有效实现了村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的目标,乡村振兴在回河正逐步变为生动现实。   (李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