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25-04-30

赵志青:冰躯融乡情 轮椅上的医者归途


 春风掠过黄浦江面,捎来齐鲁大地槐花的甜香。4月28日,“渐冻人” 医生赵志青跨越千里,回到了济阳老家。这位被渐冻症束缚了身体,却从未停下行医脚步的医者,将自己的专业与温情,化作了给家乡父老最珍贵的礼物 —— 一场饱含深情的免费义诊。
 赵志青,一位在医学领域熠熠生辉的开拓者。1965年,他出生于山东济阳。1983 年,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本科毕业后,他进入海军医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接着进入长海医院工作。在血管外科领域,他有着诸多开创性成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参与实施我国首例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 “腔内隔绝术” 治疗;21 世纪以来,开创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无造影剂治疗腹主动脉瘤” 等先进手术方式,在颈动脉狭窄手术及微创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然而,2018 年确诊的渐冻症,并未让他向命运低头,即使后来只能以轮椅代步,他仍坚守在医疗一线。
 得知赵志青医生要回乡义诊的消息,家乡的乡亲们早早来到济阳区人民医院等候。义诊现场,排满了怀揣希望的父老乡亲。赵志青坐在轮椅上,渐冻症导致他无法活动身躯,然而面对每一位患者时,他的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关切,他认真查看每一份病历,耐心倾听他们描述病情,用温和的话语安抚着患者的焦虑。
 当第一位患者进门后,就引起了赵志青医生的注意,他握着患者的手激动的说:“您是我的高中老师。”他耐心的为恩师诊断病情,仔细的察看CT片。面对头发花白、听力下降的老师,他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病情和注意事项,直到老师完全理解。
 “赵大夫,我这腿疼了好长时间,也吃了很多药,一直不见好转,早就想要去上海找您看病了。”一位大妈激动说道。赵志青微笑说道:“我来了,您不用跑上海了。”随后他详细询问了大妈的症状和生活习惯,经过一番诊断后,他为大妈开出了治疗方子并安慰道“按时用药,再配合一些康复锻炼,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大妈听后,激动地握着赵志青的手,连声道谢。
 在义诊过程中,赵志青发现有不少患者是跑过好几次上海来找他就过诊,遇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一直记得患者的病情。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赵志青眼眶微微湿润:“我是吃着家乡的饭、喝着家乡的水长大的,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培养了我。如今我想趁着自己还有能力,就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都回馈给家乡的亲人们,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离开就诊室时,乡亲们目光注视着为他送行,大家眼中满是不舍与感激。一位患者激动的对赵志青说:“孩子,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我们盼着你下次再来!” 赵志青笑着点头:“只要我还能动,就一定会回来!”
 据悉,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正在为赵志青教授拍摄专题片,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纪录片中心编导赖瑗表示,将用一年的时间,记录下赵志青教授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展现一个身患渐冻症的医生、军人坚韧的斗志和不畏惧的勇气。
 轮椅碾过归途,留下的是赵志青医生对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是他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尽管被渐冻症困扰,但他用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大爱无疆,用坚守与付出温暖了家乡的土地,也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刘姝琪 孙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