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岗躬耕系民生 匠心擘画新图景
——记区十九届人大代表、崔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李程鑫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与济阳区协同发展的战略交汇点,崔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程鑫用他的“双重身份”,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与责任。作为人大代表,他积极履职尽责、提出建议,竭尽所能推动两区融合发展;作为街道“当家人”,他带领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让崔寨从“城郊乡镇”蝶变为“产城融合新高地”。在2024年的济阳区人代会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人大代表既要仰望星空谋发展,更要脚踩泥土解民忧。”
忠诚履职:
从“民意呼声”到“幸福回声”的摆渡人
在崔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李程鑫总带着三样“法宝”——民情记录本、政策汇编册和问题督办单。有位拆迁村民抱怨“搬进楼房却丢了生计”,他立即推动建立零工服务驿站,将闲置的社区广场打造成灵活就业市场;面对家长反映的教育配套滞后问题,他多方协调加快辖区中小学建设,让琅琅书声成为安置社区的最美音符;群众反映家中老人生活不便需要照料,他认真研究专项债项目申报政策,申请中央专项资金2.72亿元,着力打造现代化、智能化、品质化的崔寨养老服务中心;针对辖区企业职工反映的“吃饭难”“娱乐少”“生活气息不足”等问题,他创新提出“潮汐经营区”管理模式,既规范了流动摊贩经营,又激活了园区商业毛细血管。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民生诉求,最终化作了群众的欢声笑语,也化作了李程鑫脸上的微微笑容。
聚力经济:
产城融合发展的耕耘者
在黄河体育中心建设现场,李程鑫的工装靴沾满泥土。面对项目用地内错综复杂的蔬菜大棚、工业厂房拆迁难题,他带着测量仪器走村入户,在村委大院架起临时指挥部。白天与农户细算“经济账”“发展账”,深夜与团队研究补偿方案,最终完成全域土地整理,为比亚迪、国博城等重大项目腾挪出发展空间。这种“把办公桌搬到一线”的作风,不仅让会展中心、山大二院等11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更赢得了群众“拆迁拆出人情味”的好口碑。面对起步区与济阳区长期存在的产业协同难题,李程鑫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开展“沉浸式”调研。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半小时配套圈”,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在起步区、济阳区均有落子布局,企业产能不断扩大,就业岗位陆续增多,乡亲们在家门口端起了“金饭碗”。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李程鑫深入了解辖区企业的诉求和想法,全力推动绿能智造产业园建设,鼎点数控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温声玻璃迁建扩产项目正式开工。在绿能智造产业园的奠基仪式上,李程鑫握着企业家的手坚定承诺:“在崔寨,不用催!”
深耕社区:
美好生活的织梦人
“要让乡亲们不仅住上楼,更要住得好!”李程鑫在清宁理想社区建设现场立下军令状。从直饮水入户的细节打磨,到充电车位的人性化设计,从社区食堂飘出的饭菜香,到卫生站里邀请专家为群众提供免费的诊疗服务,他像打造艺术品般雕琢民生工程。当4300多户群众在百日攻坚中平稳回迁,当“小崔帮办”服务队全年化解1100余件民生诉求,当青宁沟重现碧波荡漾,这位基层干部用“崔寨速度”重新定义了安置社区的温度,“有困难就拨打83721721找‘小崔帮办’”已经成为崔寨居民的口头禅。李程鑫还特别注重社区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他探索在理想社区搭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28个高清监控织就安全天网,3500个充电桩数据实时更新,智慧平台让周边企业、社区居民的多元诉求达到秒级响应。在社区议事厅,李程鑫与居民代表围坐讨论电梯加装方案;在企业园区,他促成企业联盟制定停车公约。更令人欣喜的是,李程鑫经常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听民声”活动,在他的引导和带动下,社区里涌现出义务调解员、家电维修达人等“草根力量”,一个个理想社区成了“明星社区”。
向新而行:
黄河战略中的奋进者
作为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李程鑫还是一名创新者。他创新建立的“纪督联动”机制,既通过廉洁提醒筑牢干部廉政防线,又依托督查机制打通工作堵点。李程鑫注重干部培训,在“萃清干部大讲堂”党员教育课堂上,他亲自讲授的“新时代群众工作法”课程,把他的工作经历和外出学习成果凝练为“一堂课”,成为崔寨街道基层干部争相学习的“治理宝典”。
从推动跨区协同的“规划师”,到破解民生难题的“实干家”,李程鑫始终保持着“赶考”姿态。他的公文包里常年备着两样东西:一本记满群众诉求的笔记本,一份勾画着产城融合蓝图的规划稿。正如他在人大代表述职时所说:“让每寸土地都涌动发展活力,让每个笑脸都映照幸福成色,这就是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初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