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向“新”而行,是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驻区企业鲜明的共同特征。今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转化为推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成为了助推济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穿行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这块奋进的土地上,产业发展气象万千,现代企业百花齐放,科技创新异彩纷呈,处处涌动着实干快上的发展热潮。
“擎天柱”堆垛机、“幻影”穿梭车、“八爪鱼”分拨线、“小诸葛”拣选台、“天幕”螺旋提升机……走进位于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的鑫方盛智能仓,不足一人宽的巷道里,没有人影,只有机器人运送着橙色料箱在25米高的货架之间快速移动。
出仓的货品,从银色“帐篷”里“路过”,重量、体积、快递费用等信息就显示在了出仓的大屏幕;自动入库、自动扫码、自动贴标、自动出库、智能盘点......这样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场景正在鑫方盛工业品互联网电商产业基地上演。
“鑫方盛颠覆五金建材行业企业传统的采购模式,搭建自己的数字化系统,让每一个企业按需定制,使采购更加阳光透明。基地已成为鑫方盛在全国最大的工业品互联网电商产业基地,也是山东最大的工业品互联网电商产业基地。”鑫方盛山东区域负责人刘晓路表示。
当自动化设备将“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货物管理系统“动作到、数据到”,不仅节省了60%的人力,还解决了传统人工操作中易出现的数据漏采、录单失误等问题,实现了商品全链路溯源管理。就连仓储存量,也在“窄巷道+密集存储”的加持下,成为普通仓的3到5倍。
刘晓路介绍说:“仓库全力运转起来,每小时可以发1500箱、2万件货物,每天可以发260车货物。”
虽然投入时间仅有一年多,但“新业态”所带来的蓬勃力量与旺盛活力让人欣喜。今年1—5月份,基地实现销售额4.68亿元,今年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以上。
刘晓路介绍说:“目前基地已为中国航天科技、华润、首钢等国内外十万余家航天军工、能源电力、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客户提供一站式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其模式及规模被誉为‘工业品界的京东’。”
向“新”而行,是鑫方盛的鲜明特征,也是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驻区企业鲜明的共同特征。像鑫方盛这样一大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扎根,汇聚起推动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蓬勃发展的强大势能,让合作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日益凸显。
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自2021年获批以来,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聚集,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超60个,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幅超50%,连续2年位居全市前列;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超13%、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超3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1家,省、市专精特新、瞪羚等高质量中小企业207家,释放出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战鼓擂”。在创新驱动的征程上,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正踏歌而来、阔步前行。接下来,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的目标是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对台经贸样板示范区,计划在2025年累计引进台资及关联企业超过300家,同时,吸引超过300名的台湾青年到合作区实习、就业、创业;到2035年,计划打造食品医药健康和先进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刘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