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河湖长制走出“三制三化”新路子
初夏时节,济阳区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河畔绿树成荫、俯拾皆景。河湖长治、人水相依,这是济阳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后,河湖面貌持续改善的真实写照。水更清、城更美的可喜变化与济阳区积极推进落实河长制工作分不开,河长制让每条河的河湖岸线治理有了专人负责,“物业制、五长制、长效制”的管护方式让河湖管理更专业化、多元化、常态化,河流生态问题整治成效显著,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物业制让河湖管理更专业化
“自从加入到巡河工作,每路过一条河道,我都会仔细反复地多看上几遍,练就了‘火眼金睛’。”近日,巡河员刘燕像往常一样沿着徒骇河一路走走拍拍,关注着河面上有无漂浮物、河水有无异味、是否有新增入河排水口……一切细微的变化都及时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确保第一时间将河道动态“快递”给责任部门。照片上,记录着时间、地点及问题的描述,清晰明确。
河长制是我国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通过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推动水环境治理深入开展。然而,单一的河长制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部分问题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9年,济阳区创新性地提出了物业化管理机制,将河湖治理工作纳入物业化管理的范畴,实现了治理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物业化管理机制的核心在于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物业管理团队负责河湖的日常巡查、维护、保洁等工作。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河湖治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实现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济阳区,物业化管理机制的实施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首先,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物业化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具体要求、考核规则。同时,各级河长也积极响应,与物业管理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河湖治理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物业管理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制定了详细的巡查计划和保洁方案,定期对河湖进行巡查和保洁。同时,他们还积极与周边居民沟通,宣传河湖治理的重要性,引导居民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通过这些措施,河湖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水质明显改善,河岸边的垃圾也得到了有效清理。
五长制让河湖管理更多元化
“第三方加入进来的作用在于能让职能部门听到平常听不到的情况,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问题。以前只有河长巡查时,由于人力不足,专业性不足,河道问题总有遗漏,影响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济阳区城乡水务局河湖管护负责人说。
为了建立健全问题及时发现、分类反馈、处置、通报的工作机制,近年来,济阳区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督查长、流域长”五长共治河湖管护模式,实现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联系单位、流域管理机构间无缝对接,构筑河湖保护共治圈。
在济阳区,各级河长们率先垂范,履职尽责,深入一线开展巡河工作。他们不仅关注河湖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等基本情况,还积极协调解决河湖管护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检察长、警长则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和执法作用,严厉打击涉河涉湖违法行为,维护河湖秩序。督查长和流域长则通过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协调处置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方面涉河湖问题发现、整改情况等。
在“五长制”的推动下,河流管护和治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际、从形式到内容的真正落地,济阳区的河湖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河水变得清澈见底,河岸边的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景。市民们纷纷相约到河岸边散步、休闲,享受河湖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
济阳区推行“五长制”河湖管护模式,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这一模式的实施,为济阳区的河湖治理和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为纵深推进河湖长制任务落实奠定了基础。
长效制让河湖管理更常态化
河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长时间坚持。济阳区坚持联管、联控、联治、联建“四联”河湖治理工作思路,推深做实河湖长制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管护、治理、保护”协同推进。
以辖区内黄河、徒骇河、大寺河等骨干河道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监管整治,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反馈、及时整治,确保实现河湖坑塘“管护范围无违法行为、水面无漂浮废弃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四无”目标。
同时,济阳区坚持“开门治水”,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日活动,集中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全域治水宣传,向全社会公开河湖长信息和举报电话,鼓励市民举报涉河湖违法行为,不断增强公众对河湖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凝聚起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治水格局。
在健全队伍方面,济阳区还建立了河湖管护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市民加入河湖保护行动。志愿者们定期参与河湖巡查、保洁等工作,为河湖管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全员参与的模式不仅增强了市民的河湖保护意识,也提升了河湖管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水常清,岸常绿,产业兴,百姓富,一泓清水带来的幸福感,正流淌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描绘在幸福河湖新画卷中。真正期望河湖管护能时刻围绕在河湖岸边,坚持问题导向清理整治,持续加强生态河道管护,长期统筹推进生态河湖建设,着力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厚植生态“绿”底色。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