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蝶变 新城崛起
我县对标市区标准全力加快城市建设
2017年,在济阳城建发展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张张规划蓝图明确发展格局,一条条宽阔道路刷新城市版图,一个个休闲公园彰显生态宜居,一片片废墟瓦砾孕育新的希望……
2017年,乘着携河发展的东风,济阳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基础设施,黄河岸边的千年古县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7年完美收官,2018年崭新开篇,顺势而为、志存高远的济阳,对标中心城区,统筹城乡发展,向着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目标砥砺前进、奋力前行。
拉框架 定格局
“跨过黄河去,解放全济南”,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自2016年底以来,济南市北跨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积极布局谋篇,全力推进城市发展,加快形成拥河之势。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去年以来,我县坚持顶层设计、全域统筹理念,修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县城重要片区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为产城融合发展标注了坐标和方向。
开展“万人搬迁、万亩拆迁”的棚改旧改工程是我县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工程启动以来,不到100天内实现了圆满收官,总拆迁面积达到95.25万平方米,涉及4409户、1.5万余人,拆出了群众期盼、拆出了发展空间,更拆出我县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城市发展,城是基础,产是保障,两者缺一不可。去年以来,我县牢牢把握产城融合这一关键,确定了“一轴两城三区四园”的总体框架,构建起产城深度融合的城市格局和具有济阳特色的产业体系。“一轴”,即城市中轴,东西以正安路、永安路为界线,南北以黄河沿线、国道220线为端点。“两城”,即18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城, 11平方公里的智能制造城 。“三区”,即10平方公里的东城区, 17平方公里的滨河区和 16平方公里的滨湖区,“四园”,即台湾工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济北科技产业园、翰迪物流园。
强功能 提品质
“想不到济阳去年变化这么大,一路走来,老城区很多熟悉的建筑拆了,开发区这边路宽了,景美了,新楼多了,公园也是越来越漂亮了,咱济阳真是越来越有‘城市范’了。”今年元旦,在外工作的王磊回家探亲,济阳发生的变化让他十分感慨。
王磊眼中的变化只是我县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县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建重点,按照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标准和“增加绿量、打造景观、通行畅通”的要求,投资2.8亿元,对正安路、纬一路、开元大街等12条市政道路,实施海绵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提升了交通通行能力,增强了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同时,结合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度实施绿化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城区主次干道绿化景观带及重要城市节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进一步彰显了我县水景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
立足群众休闲健身需求,我县全力加快城市公园建设,实现了“开窗见景、出门进园”。在东城区,规划建设了黄河大堤公园,北起纬二路,南至新元大街,绿化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在滨河区,全民健身公园正式开园,安澜湖公园建设面积5.8万平方米,公园分区为游览体验区、河岸景观区、中心湖景区和湖滨景观带,计划今年十一开园。在滨湖区,修建了总面积3650亩的澄波湖风景区,水域面积是扩建后大明湖的两倍之多,成为群众休闲度假的重要场所。
优环境 展新颜
现在的济阳,干净整洁,无论是道路、市场,还是公共场所,处处是一片清洁面貌,让人赏心悦目;现在的济阳,绿意葱茏,无论是主干道两旁,还是居民小区,一排排的行道树郁郁葱葱,成片的绿地生机盎然;现在的济阳,和谐有序,公园、广场歌声悦耳、舞姿优美,澄波湖畔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男女老少其乐融融……
去年以来,我县启动了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省级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同步提升美丽乡村标准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公路网格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城乡环境生态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四城联创、五化提升”工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城区大集、马路市场及旱厕等城市“顽疾”全部取缔,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08万平方米,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在强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抓好“面子”的同时,我县更加注重“里子”建设,去年以来,借助中央环保督察、环保部强化督查、专项巡查契机,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取缔和整改“散乱污”企业961家、违规砂石料场82家,更换智能环保渣土车100辆,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养殖户)184家,消除城区黑臭水体8条,露天烧烤、油烟扰民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蓝天白云在济阳成为常态,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12.2%,其中,PM2.5改善率14.05%,二氧化硫改善率36.3%,一氧化碳改善率22.93%。 (张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