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耿街道移风易俗 树新风促和谐
本报讯 “提倡婚事新办简办,杜绝铺张浪费,提倡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新风尚……”近日,孙耿街道老杜村移风易俗宣传中,村村通“大喇叭”派上了用场,利用村民的闲暇时间,不定期播放《红白理事办理流程及标准》《村规民约》等,使村民潜移默化中学习文明新风尚,让移风易俗之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红白理事会
“劲吹”文明简朴风
曾几何时,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子女升学……农村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让许多群众不堪重负。为此,孙耿街道专门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办公室。街道71个村全部建立完善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和村规民约等“四会一约”群众组织。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红白事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公示上墙。
党员带头干
“渗透”进细枝末节
在后张村,村党支部书记张乐山掰着手指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丧葬开销上,香火祭品八百多元,白孝服差不多要两千元,另外,宴请吊唁的亲朋好友、香烟回礼,再加上人情面子,一咕噜下来少说也要两万来块钱。他说:“破除这些陋习陈规,就要开展移风易俗规范丧葬行为活动。为此,我们村专门成立红白理事会,每场红白事能省下一大笔开支。” 孙耿街道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自家做起,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带头如实填写红白事登记簿,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党员干部婚丧行为要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报告,对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一律取消“文明家庭”“四德”典型人物的评选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文化俱乐部
“蓄足”农村发展后劲
“走啊!看书去啊!听说咱们村的文化书屋里又新进了图书,咱们瞧瞧去。”近日,唐家村的文化书屋里热闹非凡。村民们一改往日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的习惯,变得对文化书屋情有独钟。
为营造良好的氛围,根除迷信、赌博等不良风俗,孙耿街道积极发展文化事业,2017年,为25个村配备图书5100册,书橱50组,锣鼓43套。投资270万元,为23个村建设了文化广场,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孙耿街道71个村已基本实现文化广场全覆盖。80%的村庄均建有自己的广场舞队伍,每年组织街道广场舞大赛,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还增长了知识,有利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序开展。(吴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