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34 更新时间:2018-01-05

话说御马园(小说连载)

张加增

        蒙元时,伊斯兰教在中国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与西亚,中亚诸国均在蒙古帝国一体内,其口岸边界是开放的。陆上之“丝绸之路”通畅无阻,为大批穆斯林东来提供了诸多方便,海上“香料之路”更是空前繁荣。元时,伊斯兰教已成为同佛教,道教并驾齐驱的“清教”,“真教”。
        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以至到当今,伴随社会之变革,伊斯兰教经历了由发展到衰微又到新的发展之演变。最终完成了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这便是一个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年轻的后来者——回回民族的历史足迹。毫无二心地热爱祖国母亲,和而不同地坚守自己的伊斯兰信仰,知足达观地创造两世吉庆,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写照。
        今天,在“一带一路”之远大征程中,作为有着坚定信念有着民族自信心的中国穆斯林,不正好一展身手。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之发扬光大,增砖添瓦、弹奏强音、锦上添花吗。念此种种,这位年轻的企业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飞逝的岁月里,在号角的鼓舞下,做一个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使者”,做一个“一带一路”上坚定的排头兵和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建设者……追梦者。
        责任既已明确,事业的定位也已在胸中形成。
        望着济阳县50多万人民摩拳擦掌,昂首阔步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风姿。听着“黄河变内河,一河带两岸”的高亢集结号声。听着那“与天下泉城浑然一体,万众一心建成黄河之都”的深情呼唤。马有怀又一次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就在这废弃的养牛场上,在这祖先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地方,重建御马园。其定位就是与济南鹊华山风景区遥相呼应,建成黄河北岸最先承接泉城北跨,最具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娱乐、观光、乡村生态、旅游胜地。名称就叫“山东御马园”。
        目标确定后,马有怀立马大干起来。一方面他恭恭敬敬地请省、市、县农口的宗教的旅游系统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他把关当好参谋。一方面他找到江、浙、齐鲁等地设计院的专家集思广议,博采众长。为他设计出一幅熔铸古今,关照未来,风格独特的唯美的新型的御马园蓝图。
        那一年的三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黄河岸边的垂柳又摇开柔柔枝条的时候,马有怀的御马园重建工程开始了。历史是这样惊人的相似,像他太爷爷的太爷爷那功夫一样。这园中又来了山南海北的能工巧匠,这里又燃起了熊熊的篝火,这里又再现了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那些远方的名木名花,那些好唱好玩的珍禽异兽,正装进各样的车辆和箱笼,正源源不断地从四通八达的公路上向这里赶来……
        这里工程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马有怀将工程交给妻子艳艳和堂弟马有义经管,他却只身踏上了寻找购买“汗血宝马”的旅程。早在确定重建御马园的时候,他就把御马园必须拥有宝马作为重中之重反复考虑。既然是在祖上原址上重建御马园,就是要再现当年先祖的辉煌,让世人再见到汗血宝马的风采。这是御马园的亮点,也是御马园的标志,这是前后两园一脉相承,断不可缺的硬件。没有汗血宝马就不会有御马园的神韵。犹如一首曲子缺了主旋律,就变得苍白无力了。
        有人曾善意的劝他,切莫费神费钱的寻找什么汗血宝马了,那只是个传说。弄几匹普通的马儿跑跑,照样可供观众欣赏。实在不行可以到国家马术队,弄几匹淘汰的会表演的会穿越障碍的马,照样挺好看的。他对此不屑一顾。他的秉性就是,要想干就来真的。真金白银的投进去,真正的汗血宝马买回来,往这园中一放,那才叫名副其实,那才能风风光光,到时候不火才怪呢。他从大量的图书资料和影视资料中早就知悉了,汗血宝马只出没于大西北广大疆域,出没于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该是多么神奇的地方啊,只是无暇前往一观,这会儿正好借寻找汗血宝马重走丝绸之路。用心用眼睛去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去感受那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汉唐遗风,去追寻先民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于是他带上了自己能动用的全部家当600万元的一张金穗卡。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踏上了艰难的寻找宝马之路。
        列车上乃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在车上他听到了不同口音不同志向的投资建设的信息,知悉了各色人等都在惜时干事、争分夺秒、抢占高地、圆梦奔往的信念。他感受到了列车飞奔的速度,亦感受到盛世时节普天之下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万马奔腾的别样节奏。他的心跳加快着,他的热血沸腾着。他参悟到,人生就是个舞台,有人善于亮相,敢于表演,他就会亮出自己的绝活,就会唱出有声有色的好戏。有人胆小怕事,不敢出头露面,他就只好窝窝囊囊活着,最多也就是跑跑龙套,当个小小的配角。从这节车厢上,他想到了这个国家,这个星球。其实人和人离的很近,商机和商机同样离的很近。只要你有心,伸伸手就可抓住机会,就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如若你坐等馅饼自天而降,如若你梦想一夜暴富,到头来只能是虚度年华,晚年时候空余悲伤。(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