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处拆除一处, 啃硬骨头拔硬钉子,通过建绿透绿、还田还路实现拆后利用
我县拆除违建208万平方米
编者按:
2017年,是我县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奠基起势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抢抓携河发展机遇,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建设济南北部新城”这一中心任务,紧扣三年行动纲要和“1136”工作体系,雷厉风行、快干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7年,全县上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跑出了加快发展的“济阳速度”,交出了群众满意的“济阳答卷”,展现了苦干实干拼命干的“济阳精神”。伫立在黄河岸边近千年的济阳,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持续动力,向着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目标砥砺前行。
2017年,济阳发展的“闪光点”无处不在:
1月21日,中国共产党济阳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为我们描绘了济南北部新城的宏伟蓝图和发展路径。
10月29日,济阳县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8大项目合同签约额达到719亿元,全年招商引资1340亿元,实现世界500强入驻、单体投资过百亿、总体投资上千亿等多重突破。
12月8日,我县顺利通过省爱卫办组织的省级卫生县城技术评估工作,在创卫路上迈出关键一关。与此同时,“四城联创、五化提升”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
这一个个新闻事件,为我们描绘了济阳发展的铿锵步伐,使我们感受到了济阳发展的蓬勃朝气,更让我们看到了济阳发展的似锦前程。
为更好的展示和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回首2017——济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栏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一年来济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本报讯 2017年4月21日上午10点,伴随着6台挖掘机和3台气割设备轰隆隆的作业声,最后一块钢结构墙面板被推倒,历时4个小时,济阳县济北街道朱家居高某勇、高某军违章建设的一处达3000平方米的钢结构主体建筑终于轰然倒塌。此次拆违,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县委、县政府的气势和权威,更拆出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拆违拆临,拆出来的是发展空间,拆出来的是增长潜力。2017年,济阳将拆违拆临作为全县“1136”工作体系的重点之一,坚持全面发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拆违拆临与建绿透绿相结合,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城市形象,拆出了党委、政府的威信。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已拆除违章建筑9807处,拆除面积208余万平方米。
条块结合部门联动
发现一处拆除一处
坚持条块结合,凝聚合力,严格区分各职能部门与镇(街道)工作职责,明确住建、国土部门负责对违法建设进行性质认定,城管执法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和下达法律文书,各镇(街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避免部门与属地之间推诿扯皮。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电力、自来水、供热部门负责对违法建设实施断电、断水、断热,房管部门不再为违法建设办理登记、过户等服务,园林部门牵头负责建绿透绿,各部门与镇(街道)无缝对接、联动配合,发现一处,拆除一处,绿化一处,对违法建设形成了高压姿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拆违拆临的工作进度、政策法规、拆除亮点,主动回应群众质疑和期盼,公布违建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身边的违建检举投诉。通过舆论导向汇聚全县方方面面的正能量,营造浓厚的拆违拆临舆论氛围。
啃硬骨头拔硬钉子
清除城市发展“毒瘤”
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按照先难后易、先公后私,先动“背景户”、先啃“硬骨头”等原则,集中突破、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县拆违拆临工作深入推进。剑指涉公违建先啃“硬骨头”。在拆违拆临行动中,坚持刀刃向内,首先向违建公房、向党员干部违建亮剑,下发《关于涉“公”单位和个人报告违法建设的通告》,要求涉公人员、“两代表一委员”、村支部书记填写违建自报表、签订承诺书,带头拆除自己的违法建设。同时,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身边的涉公违建检举投诉,坚决查出涉公人员背后的违法建设,找出违建背后的涉公人员。全县上报二期台账涉公违建91处、15.4万平方米全部拆除,打开了违建缺口。紧盯显著位置拔掉“硬钉子”。对县城区内位置显著、规模较大的违建进行重点突击、率先拆除,先后拆除火耕烧烤三层3000平方米楼房,汇鑫苑农贸市场20余户、3000平方米板房,投资均在100万元以上12家违建大型宴席酒店,济阳街道济南金曰公路有限公司4.6万平米厂房,孙耿镇秦望环保4.7万平方米厂房等一批大体量违建,形成强大震慑力,打消了违建业户侥幸观望心理,营造了大拆猛拆、不拆不行的舆论声势。聚焦社情民意解决“老大难”。把拆违拆临与解决城市顽疾相结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纬三路烧烤街违法户外广告、占道经营,兴化步行街乱搭乱建、阻碍交通等情况,组织城管执法等部门,开展“封门堵窗”集中行动,彻底解决违建扰民问题,得到群众点赞。
开展建绿透绿
拆后绿化40余万平方米
拆违拆临的最终目的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而不是砸市民饭碗。我县在拆违拆临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托底,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及时开展建绿透绿,成立拆后地块利用办公室,以建绿透绿为原则,不建绿透绿为特例,超前谋划、统筹安排,违建拆除后,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切实做到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绿化一片,全县累计拆后绿化40余万平方米。强化便民服务举措,认真落实济南市《关于加强在“拆违拆临”工作中再就业人员就业创业服务的通知》,对全县因拆违拆临涉及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再就业人员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创业调查,建立专门帮扶工作台账,实施动态管理,主动为拆违拆临需再就业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加强拆后地块利用,规划便民服务设施,根据拆后土地的位置、大小进行合理利用,集中规划便民农贸市场6处,增加车位2358个,增加市民活动场所40处。 (徐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