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第五届“感动济阳人物”候选人
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
——孙耿街道西街村群众艾波
艾波,34岁,孙耿街道西街村人。见两名儿童相继落入深水,他顾不得脱衣,带着手机、钱包等财务奋不顾身相救,确认孩子没事后默默离开;多年坚持帮助、照顾孤寡老人艾爷爷;每逢农忙,街坊邻居有求,他回回必应。上班期间,他热心助人,踏实能干,总不闲着。捡到钱包不仅及时归还,还倒贴几百块钱帮人看病。每逢人夸,他都憨憨一笑:“年轻人嘛,有的是力气,多干点活不吃亏。”
助人于危难的“济阳的哥”
——济阳通达客运出租公司驾驶员刘希臣
刘希臣,45岁,济阳通达客运出租公司驾驶员,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文明之星”。2016年10月17日晚,他路遇一名心急如焚的妇女,怀抱双手严重烫伤、意识模糊的孩子,要去济南求医。他见状二话没说,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迅速启动车辆。途中,他求助济南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开绿色通道,一路疾驰并连闯几个红灯,还走了公交车道,为孩子治疗赢得了最佳时机。当晚,他又把患者家属送回老家,并婉拒了对方的物质酬谢,赢得了高度赞扬。
关爱留守儿童的“最美志愿者”
——济阳县求知堂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涛
李涛,30岁,济南基爱社工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太平街道求知堂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从2007年上大学开始,他就坚持参与各种公益组织举办的爱心公益活动,2014年初自发成立了以关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的“济阳求知堂公益服务中心”,吸引了百余名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为近万名农村弱势人群提供了温暖和帮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他两次获评“济南市最美志愿者”;“济阳求知堂公益服务中心”获评“济南市市级青年之家”。
一位乡村医生的大爱情怀
——太平街道张少杨村乡医张孝财
张孝财,67岁,太平街道张少杨人。从医40余年来,老人恪守“有钱没钱,一样看病”的医德、家训,不管白天黑夜,不管雷风雨雪,病人什么时候需要,他就什么时候出诊。药费不够的,他照样把药给足;生活困难的,他干脆免费救助;时间过晌、天黑路滑的,他热情招待,好心留宿,赢得了周围群众的真心爱戴。其母亲在世时,每逢过生日,四邻八乡的村民们都自发带着糕点、鸡蛋为老人祝寿,被传为佳话。
凉薄之秋亦有暖阳
——县医院急救中心范传亮
范传亮,29岁,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驾驶员,多次获评“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哪里有危难求救他就奔赴哪里,哪里有紧急任务他就待命在哪里。六年来,他下乡义诊50余次,参加院内外志愿者活动1800余小时;在一次急救任务中,他3次舍身往返4米多深的水下寻找溺水者致高烧不退。虽没能挽回溺水者的生命,但他赢得了逝者家属的真心道谢。
帮助别人,是我最快乐的事
——孙耿街道老党员赵赞芝
赵赞芝,67岁,孙耿街道老赵村人。这位有着45年党龄的老人,自购工具、学习技术,充当了敬老院的义务理发师。三年多来,不管多忙多累,他每个月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到敬老院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家常。三年多来,他义务理发1600多人次,为10余名老人解除了思想包袱。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无儿女的二爷爷二奶奶尽孝,帮街访路人排忧解难,四邻八乡无不称赞。他说:“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一直服务下去。”
机关干部勇救伤者传递正能量
——仁风镇机关干部史长路
史长路,39岁,仁风镇政府管区书记。2016年11月21日上午,天空下着大雪,南霍村民闫爱玲及其老伴因避让车辆而翻车(三轮)受伤,双腿被三轮车压住动弹不得。途经此处的史长路不顾湿滑,毫不犹豫奋力救出闫爱玲并将翻入沟中的三轮车拖至路边,冒雪将二老送回家中。半月后,家人将感谢信和一面印有“救人危困,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仁风镇政府,以表感谢。“群众有危难,该出手时就出手”,史长路如是说。
见义勇为 彰显男儿本色
——新市镇中心小学教师张天浩
张天浩,29岁,新市镇中心小学教师,多次获评镇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面对因不慎摔倒而流血昏厥的陌生人,他立即停车上前施救,在拨打了120和110的同时,不停呼唤伤者以保持其求生意识;面对越聚越多的路人和 “他可能就是肇事者”的议论,他丝毫不予理会,通过伤者手机联系到其家人并组织群众保护好现场,和伤者家属一起把伤者抬上救护车后,他默默离开。面对“路人摔倒,扶还是不扶”,他用坦荡、磊落给出了最美的答案!
迎着菜刀前行的勇者
——垛石镇大杨管区书记李友强
李友强,42岁,中共党员,垛石镇大杨管区党总支书记,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劳动模范”。面对村里持刀乱砍的狂犬病发作者,他一马当先,挺身而出;为护患者门外百姓周全,他用瘦弱的身躯挡住了飞舞而来的菜刀,终将患者控制并送往医院。搏斗中多处继发性软组织挫伤的他,面对艰巨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果断拒绝了医生“留院输液查看”的要求,义无反顾回到了工作一线,赢得了广泛称赞。
见义勇为的热血“的哥”
——垛石镇仝家村村民郭振华
郭振华,44岁,个体户,原济南某交通公司出租车司机,多次获评交通行业“三无”标兵“义务献血志愿者”“最佳公益奖”“拾金不昧先进个人”。2014年的一天深夜,他搭载的一名年轻女子因家事矛盾跳进黄河,危急之下他弃车跳河相救,获评济南公安交通系统“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16年,路遇车祸的他主动救助两名受伤老人,并冒险用手机拍下现场视频,为迅速破案提供关键证据,被济南日报以“大众的哥,好样的!”为题称赞报道。
诚实守信的最美“保险人”
——济阳县某保险公司经理王立芹
王立芹,41岁,济阳德华安顾人寿保险公司经理。2016年底,准备外出办事的王立芹在单位电梯门捡到一个手提包,内有现金17000元,银行卡7张,身份证、驾驶证等各种证件十几份,还有失主生意上的合同若干。面对诱惑,她不为所动,主动联系到失主并如数归还。为表谢意,对方专门将“拾金不昧,道德高尚”的锦旗送到了她所在的单位。2017年1月,王立芹获评“山东好人之星”。
创卫先锋干实事 助人为乐献真情
——县环卫管护中心王延勇
王延勇,39岁,2009年任县环卫管护中心环卫二所所长。8年奉献环卫事业,有责任、有爱心、有热心,忠实践行脏我一个人,干净千万家的神圣职责。环卫职工车祸受伤,他跑前跑后垫付医药费;楼道邻居谁家有事,他有求必应,甘当勤杂工。创卫攻坚拆除旱厕掉粪坑,一身恶臭不停歇,为创卫赢得时间。多次获评“山东省城市环卫行业先进个人”“济南市环卫系统先进个人”“济南市十佳环卫所长”。
创卫征途写大爱
——县人社局创卫干部王佩华
王佩华,40岁,县人社局干部。在全县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中,他一直奋战在创卫一线。每天早上六点奔赴包保网格,协调业主理解、支持,组织渣土清运,中午在工地凑合一顿饭,晚上总结、整理、上报一天的创卫情况,连续4个月,没歇一天班。这期间,面临高考的孩子吃住在校,患癌症的妻子在上海医院治疗,完全交给了内弟护理。4月底,王佩华赶赴上海看望病危的妻子,满怀愧疚陪他走完最后一程。五天后,他又赶回济阳投入到创卫一线,出色地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挂吊瓶忙拆迁的好干部
——济阳街道机关干部白宝泉
白宝泉,42岁,济阳街道机关干部。2017年,济阳街道成为全县拆违拆临、老城改造、滨河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城管所长,他责无旁贷地担起了村(居)征迁的重任。每天5点,白宝泉带领团队在村民门口等待,确保群众出门前入户做思想工作,跑累了,坐地上歇会;嗓子喊哑了,喝口瓶装水润润,累病了就在诊所边输液边办公。10余天的时间,34户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全村拆迁协议签订率100%。一条他输液办公的朋友圈,被济阳网友广泛转发点赞。
架设沟通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县信访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接访科科长孙云杰
孙云杰,41岁,信访局接访科科长。从事信访工作12年来,他始终是“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句好话暖心”,对来访群众用心“把脉问诊”,对症施策,先后接待来访群众7623批39896人次。接访过程中,他从没和群众红过脸、吵过架,从没发生一起因接访处理不当而引起的不良事件。孙云杰多次获评“全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记三等功)“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安济阳建设先进个人”“全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疾控战线上的钢铁卫士
——县疾控中心江秀燕
江秀燕,中共党员,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参加工作19年来,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国家级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篇,在省市级专业比赛中屡屡获奖;每次疫情防治,她总是第一个冲在第一线,换取他人的安全;接触传染病患者、处理疑似病症、采集病样标本,在最危险的地方,最忙碌的时期,她夜以继日、主动忘我,带领大家一丝不苟,严谨创新,疾控中心取得山东省职业健康检查资质,顺利通过山东省实验室资质认定。
大家伙儿信我,我就一定要干好
——曲堤镇西魏村支部书记孙建民
孙建民,62岁,曲堤镇西魏村支部书记。19年前,在肩负照顾智障姐姐和瘫痪外甥的重担下,他毅然接下了瘫痪状态的村“两委”担子。逐村逐户摸排谈心两个多月,理顺了班子心气;垫资、筹资100余万元,修建办公室、柏油路,为每户接入自来水;带领群众发展蔬菜大棚200多个,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余元。修建了祠堂、组建了文艺队,巡逻队常年值班……这位“优秀支部书记”“人大代表先进个人”“科技致富带头人”,在富民强村路上,走得铿锵有力!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崔寨街道孙大村党支部书记孙修枢
孙修枢,88岁,46年党龄,崔寨街道孙大村党支部书记,连续多界当选为市、县、镇人大代表,党代表。这位干了46年的村支书,以菜兴农,筑路兴业,工业强村;创新村务财务制度管理,投入100余万元实施有线电视、自来水、幼儿园等民心工程;为济民所求,撰写优秀议案80余条,条条受重视。他先后获评市“劳动模范”“优秀人大代表”,县“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孙大村也先后荣获省、市荣誉称号30多项。
患者的心跳声是世间最美的音符
——县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永平
李永平,54岁,县医院心内科主任。从事心内科诊疗工作三十年来,他成功挽救了上千名危重病人的生命,并带领科室率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将急性心梗病人住院死亡率降到了10%以下,2005年,率先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救治了500多名患者,掌握了多项心脏治疗新技术,填补我县此领域的空白。他先后获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阳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济阳县十佳医务工作者”,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第八届党代会代表。
栉风沐雨不言弃,愿为城区换新颜
——县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局杜志泉
杜志泉,县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局总工程师、工会主席。1996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21年,他走遍了城区的大街小巷,见证了一草一木的更迭变迁。从普通科员到总工程师,他寒暑不言弃,风雨不停歇。尤其在今年的创卫工作中,他忍受脚踝风湿炎症的折磨,每天坚持1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奔波督战在各施工现场,创卫任务最重的半年间,他和妻子在一起吃晚饭的次数不超过10次……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终于夺取了创卫攻坚战的可喜成绩。
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司法所长
——县司法局回河司法所所长李桂花
李桂花,46岁,县司法局回河司法所所长。任职7年来,李桂花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到群众中间,问题在一线查找,矛盾在一线解决,忠实担当普法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员。在她的带领下。回河司法所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连续三年被评为济南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人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济南市“十佳司法所长”。
守护患儿健康,托起未来希望
——县中医院儿科主任张继生
张继生,42岁,县中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20年来,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医院,只为“听孩子们健康的心跳声”;手机号十几年没有换并坚持24小时开机,只为“怕我的病人找不到我”;手术不等康复就回到岗位,只为“那么多孩子等着呢”;接连4个小时、6个小时的手术累到虚脱,只为“一定要把孩子抢救回来”。主动加班无数次却从不要加班费的他,先后获评市“妇幼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十几项荣誉。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房菲菲
房菲菲,28岁,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对特殊孩子们施以特殊的“爱的教育”,针对自闭症、言语障碍、脑瘫、唐氏等个案,重点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感统训练、语言训练、作业治疗、戏剧治疗,迎着孩子的耳光、口水、抓挠等非正常的“礼遇”,她给予的是为师的启智、保姆式的呵护、母爱般的温暖,越来越多的孩子能生活自理、乐于助人、渐渐康复。她的课多次荣获省级一、二等奖项,个人先后获评“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优秀班主任”。
“来到村里就把根扎进土地”
——仁风镇晋家村“第一书记”黄震
黄震,42岁,市派仁风镇晋家村“第一书记”。他吃住在村,坚持实地调研、走访,寻找村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他积极联系协调各级有关部门,筹集资金近200万元,在晋家村实施了饮用水改造提升、道路改造提升等工程,还争取了光伏发电项目和大棚种植项目,一年为村里创收7万余元。2017年5月黄震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到总投资20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惠及临近16个村。2016年,黄震获评济阳县“优秀第一书记”。
一人撑起三个家
——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马居英
马居英,45岁,济阳街道郑家村人。2002年丈夫遭遇车祸不幸去世,马居英改嫁到郑家村。组成了新的家庭,马居英对前公婆不离不弃,农忙时帮忙干农活,生病时日夜守在病床前,前公婆都称她是“亲闺女”。马居英的母亲患乳腺癌十几年,她跑前跑后照顾母亲无微不至。2016年丈夫工作时高空坠落,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她又天天给丈夫喂水喂饭、端屎端尿。马居英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三个家庭,2016年,马居英家庭获评“第一届全省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