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党支部+”模式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
党建引领兴产业聚力赋能促振兴
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中心任务,也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团结带领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着力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让不少村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产业致富路,实现了村民、集体致富的双赢效果,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振兴。
党支部+物业公司 吸纳本村闲置劳动力
走进济阳街道孟家村,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的淡黄色房屋、错落有致的景观树木、充满欢声笑语的文体广场……一幅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的画面映入眼帘。近年来,在街道、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贫困村孟家村不只在乡村面貌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产业振兴上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以前我们村有10多户村民在外经商,大部分年轻人则城区工厂打工,留守妇女、老人约在150人,其中有能力的闲置劳动力有60来人。”孟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智利介绍说。为积极发挥闲散劳动力的积极性,在2018年底,孟家村成立了济南出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街道干部、两委会成员也在不断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寻找合作方。
2021年济南出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接管项目,首个项目便是康瑞社区便民市场,村中的部分闲散劳动力摇身一变成为了市场的保洁、保安、水电工。同年,物业公司再次接管了康瑞社区两条道路保洁的项目。今年,济阳街道县委家属院、工商家属院、供销社家属院、新华书店家属院四个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再次交由了济南出彩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有了新工作的村民们都很高兴,每年收入达2万元左右,整个人的精神面貌、身体情况也都有了改善,平日里都尽心尽力地做好保洁、安保等工作。当然,物业公司也给集体收入带来了增收,去年增加2万余元,今年预计三四万元,村中也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改善民生,达到一举多赢的效果。”王智利介绍说。
有了两年的物业公司运营经验后,孟家村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打算。下一步,孟家村将不断加强闲散劳动力管理,吸纳本村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逐步往年轻化、正规化、便民化方向发展,以好的口碑承接更多的项目,助力村民致富、村集体收入增加、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党支部+合作社 助力集体收入突破20万
每到水稻种植、收获时,各沿黄村居田间地头都是农用机械忙碌的轰隆声,农民紧张劳作的身影。然而在曲堤街道郭纸村,农忙季节不再劳作,确是一番大人们有说有笑,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场景。
2016年以前,郭纸村没有企业也没有副业,更没有城乡结合部及先行区的地理优势,近年来村集体底子薄基础差,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但该村紧靠黄河,耕地1200亩,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土地偏盐碱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种植的水稻也塑造了济阳的黄河大米品牌。同时,随着年轻人陆续进城打工,农村出现空心化,土地出现撂荒化,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居多。传统的人工水稻种植费工费力,劳动强度大。
面对一系列问题,多年来,村两委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在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做文章。最终于2016年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天丰水稻种植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购进大型农用机械15台,打破了传统的水稻人工种植模式,实现了水稻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起到了节本增效的效果,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郭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其春介绍,2019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也发挥了它的主导作用,本村实施了土地耕种防收浇土地生产托管,并且农户得到了上级的惠农补贴每亩一百五十元。2021年郭纸村又与济南农供丰集团合作,实施了土地全程托管新模式,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以每亩八百元的价格给村民保底,村集体每亩收取30元的管理费,收益资金由集体与企业对半分成,并且群众得到二次分红。
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合作社,经商议,村两委安排了其他的村干部作为管理者,每年也能得到三四万元的管理费,这也让村两委成员没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一心扑在工作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去年郭纸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这也践行了农民放心外出打工,合作社为群众打工的理念。
(梁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