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招商工作体系 探索招引工作新模式 当好企业发展“服务生”
我区以实招硬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2020年,区投资促进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1138”工作体系,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共签约项目77个,总签约额1066.39亿元,连续四年超千亿元,实现了招引质量和规模“双提升”。全区到位外资9858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牵头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31家企业办理了不动产权证。
完善机制 创新方式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完善招商工作体系。结合我区产业现状和重点招引工作体系,起草了《关于组建重点产业招商专班的通知》,划分了5个招商专班,明确产业包挂区领导,各专班下设攻坚小组,任务层层传导,构建产业发展与精准招商联动机制。起草《济阳区招商大使聘任管理办法(试行)》,遴选招商大使,借助聘任的“招商大使”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扩大项目信息来源。在巩固和谷川联行等中介机构联络的同时,加强与区委统战部的沟通协调力度,充分利用“聚力‘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暨 2020 年回家乡、谋发展”活动,与区新联会(商会)异地分会签署了《委托招商协议》,进一步拓展招商信息渠道。
探索招引工作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间,区投资促进局创新开展“不见面招商”,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利用微信、QQ、电话、公众号、电子邮件、视频洽谈等方式开展“不见面招商”和“云签约”,广泛宣传济阳发展和政策优势,加强与洽谈企业、重点客商以及潜在投资商和项目方的沟通联系,精准发掘项目需求,确保招商力度不减,储备各类重点在谈项目50余个。2020年5月29日,依托“爱济南”客户端,组织召开了“投资济阳·共享未来”云招商推介活动,重点围绕区位优势、产业定位、招商引资政策、投资环境及重点招商项目等进行精准推介,网络点击量70多万次,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6月30日,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在济阳设立分会场,线上洽谈北京神州食品生产加工和少海汇科创绿建产业园等项目,并与少海汇科创绿建产业园项目进行了线上签约,受到省、市领导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加大产业聚集力度。瞄准省市新旧动能转换要求,进一步明确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智慧住居、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特医食品等八大产业招引方向,并包装策划了食品饮料产业城、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达沃智慧产业园等15个重点园区。引导产业由原来单纯以制造业为主体变为城市建设、农业、文旅、金融及高科技等多种业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中在生物科技研发、互联网、大数据、软件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产业种类更加丰富,落地项目科技含量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显著。进一步完善《济阳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对新建项目、续建项目、在谈项目、项目用地需求、新签约项目等项目子库实行动态管理。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在重大项目的谋划上,文旅以乐华城济阳项目为主导,工业以半导体产业园、长保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生物医药以汉方制药项目为主导,现代物流以怡亚通供应链项目为主导,特医食品产业以特医食品产业园建设为主导,培育一批百亿级重点产业集群。新签约了一批龙头型项目,主要包括长保新能源汽车、中荣国投、丁鼎陶瓷、怡亚通供应链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了产业聚集度,为打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技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重点产业调研。联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半导体产业园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对我区发展宽禁带半导体产业进行宏观环境与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和企业自身分析,完成了正式协议签署和园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先后组织人员到浙江省温州市考察泵阀产业,对永嘉瓯北镇和龙湾永强镇两地的阀门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阀门产业园发展可行性分析。
加大专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了破解镇(街道)园区发展滞后以及镇域经济较弱的问题,区投资促进局一方面策划现有镇街园区建设,每个镇(街道)规划1000亩左右的产业园区,设置1-2个主导产业,同时建立“一名主要负责人+一名分管领导+一名工作人员”的招商团队,攥紧拳头,集中精力招引符合园区特色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从战略层面和宏观规划上,对镇街园区的规划设计、土地指标和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通盘考虑,力争用5年时间,使各镇(街道)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攻坚克难 担当作为 企业服务显成效
倾情服务,当好企业发展“服务生”。疫情期间,按照“经济发展服务生”包联企业机制,坚持“一企一专班”“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实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收集企业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在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用工招工等方面的问题。先后为康师傅、迈大等企业克服疫情期间人员隔离限制,通过网络及代办等方式完成增资手续,解决金罐包装缺少流动资金问题;为旺旺、统一、迈大等企业解决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短缺问题;为远达彩印对接周边农产品生产商,就近开辟客户源;为京东大药房连锁(山东)有限公司总部项目协调“容缺办理”,顺利办理了药品经营许可证手续;为顶津食品、博瑞皮革等12家企业全程代办公司注册、增资等相关手续。
开辟新路径,利用外资任务超额完成。2020年,在利用外资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区投资促进局不等不靠,主动求变,破解实际利用外资渠道窄的难题,创新利用外资工作渠道。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两家外资公司的注册、备案等相关手续,确保了资金及时到位,在外资利用渠道、手续联动办理等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截止12月底,全区实际利用外资9858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125.6%。
合力攻坚,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难题。按照《关于加快解决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投资促进局自2019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面细致的调研摸排工作,将符合办理条件的企业纳入办理程序,组建工作专班,协调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等6部门集中办公,组建微信工作群,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及时为企业解疑答惑。制作《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办理清单》明白纸,让企业进一步明确办理流程、所需材料以及各部门联系方式。坚持日研判、周调度,对阻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办理进度的因素进行专题研究,协调解决消防验收审核、企业名称与土地证名称不一致、配套费和人防费缴纳和优惠减免政策执行等问题,推动解决了涉及土地指标、土地法修订、规划调整、消防验收等阻碍企业手续办理的难题。先后为美事达农牧、上好佳、众诚等31家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顺利完成了区委下达的阶段性任务目标。
提前谋划 全面出击
为“十四五”开好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区面临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先行区建设、携河北跨和撤县设区四大机遇。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强链补链上下功夫。统筹把握现实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明确产业扩张重点和链条补缺环节,精心绘制产业链图谱,进一步深化产业研究、提升招引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引队伍;大力实施委托招商、外派招商、乡情招商,继续做好异地专场招商推介、“回家乡、谋发展”专题招商推介等活动,不断提升招引质量和实效。二是在集约集聚上下功夫。推动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企业向园区聚集,努力打造“龙头项目+特色园区+产业集群”招引新模式。聚力中国(济南)特医食品城、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达沃智慧产业园、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做大做强,为集约式招商搭建高质量平台。三是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深入践行“经济发展服务生”工作理念,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和跟踪问效。以长保汽车、汉方制药、锐基电力等骨干项目为引领,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命科技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载体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公共研发服务能力。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区投资促进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实干、反对虚功,抢抓历史机遇,担当北起使命,为推动北部新区全面起势,加快向高质量中心城区迈进贡献力量。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