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0 更新时间:2021-04-01

建言“北起“战略落实 助力中心城区建设

——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三)

        编者按:3月25日下午,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9位政协委员围绕优化税收环境、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扶持壮大畜牧养殖业等问题作了口头和书面发言,提出了一批有见解、有深度、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现将发言内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赋能助力济阳城市发展
区政协委员、山东和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徐 键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做出“北起”的部署要求,我区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而楼宇经济的兴起,突破了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匮乏的空间限制,拓展了城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是推进第三产业和城市经济做优做强的重要突破口。建议:
        1.做好产业战略前导和城市规划。做好区域规划,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商务基础,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中心商业区和特色街区。引导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档商务楼宇,通过拆旧建新、拆低建高,加快楼宇扩若和升级,逐步提高房地产开发中写字楼所占比例。
        2.完善对楼宇经济的长效服务和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由市场监管、税务、街道及各楼宇物业部门组成的专业化楼宇运营队伍,推行“一站式”服务,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服务,积极协调解决楼宇建设和招商过程中的各类困难。
        3.整合资源,循序渐进发展。先以本地产业、产品为主导,引进上下游贸易型企业落户,形成具有济阳特色的企商产业链。然后根据企业不同的规模,提供一些扶持政策,并将扶持政策向楼宇经济发展倾斜,吸引更多各类行业的企业落户,加快贸易商圈的形成。
        4.打造精品写字楼。鼓励发展专业楼宇,积极协助楼宇业主对楼宇进行功能定位,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同一栋或相邻楼宇内聚集,实现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以提高入住企业质量为目标,将重点商务楼宇整体包装、策划,整体招商,招引高科技,高新技术,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落户。增强楼宇经济的品质。
        5.加大楼宇经济招商引资力度。致力于实现楼宇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创新招商思路,工作理念由“平面推进”向“立体拓展”转变。把楼宇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把楼宇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坚持楼宇招商、园区招商并举的招商引资策略,加大楼宇招商的引资力度。


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
区政协委员、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  张玲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和企业发展、推动了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创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目前,还有一些制约的因素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建议:
        1.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我区在物流业发展中具有良好基础和优势,建议在区“十四五”发展时期,要重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编制实施好物流业专项规划,提升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将物流与供应链融入到全区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对物流业多头职能管理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
        2.加快现代物流供应链与实体企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建议区政府与省市行业协会联手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融合,重点开展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宣讲与推动活动,增强企业家对供应链在产业链、价值链上的重视。同时,在构建物流业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创新模式上发力,在政策引导、政府主导下,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建立对接机制,开展深度融合推进合作交流活动。针对目前实体经济供应链管理应用水平低,物流业与各业发展不协调、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物流与供应链和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的力度,支持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开展各项对接推进活动,搭建必要的对接平台、沟通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敲门难、牵手难的问题。
        3.加大物流供应链企业 “双招双引”力度。重视吸引国内外具有供应链上下延伸功能的项目和企业在我区落户,使其扎根、壮大,并能带动我区与之相配套和服务企业的发展,在政策扶持上,也同样支持当地为其配套服务企业,真正形成供应链一体化共享生态体系。借助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政策优势强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供应链企业来济阳投资落户,重点支持发展现代智慧物流、物流快递一级分拨中心和物流供应链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政策扶持区域内物流企业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承接承载好现代制造业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综合性服务需求。随着现代物流供应链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建议政府针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培育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现代物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动力。


做好引才聚智 服务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委员、济南旗硕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左 鹏

        针对我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不统一而导致的政府服务资源的耗费、高级人才不足、中小服务公司管理粗放及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等问题建议:
        1.增加政府性就业服务,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建议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委托、邀请等形式将自身原先承担的公共服务转移到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扩大购买服务性岗位范围,可以扩展到村官、支教、乡村扶贫,法律援助、就业援助、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等岗位。
        2.开展高效监管,促进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发展。一是适应人力资源产业变革和发展的新情况,引导相关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尝试进行管理咨询、设计服务,从招聘开始系统规范的进行考试、更加细化企业的考核标准,做到高效系统的管理人才。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督团队的构建,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的方式实施监督检查。对相关服务资质、服务台账相关文书进行查阅及询问;委托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等方法来约束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三是扩大监管的范围,适时提高准入门槛,增加对中小人力资源企业的监督、引导工作。
        3.增强对人力资源产业的支撑力度。一是按照吸引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具有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具备市场化的发展视野要求,借鉴“人力资源服务+互联网”运行模式,整合人力资源服务现有资源,实现委托求职、职位招聘、人才猎头、劳务派遣、职业培训、创业指导、人才测评、管理咨询等业务模块的有机融合,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生态链。二是探索新情况下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可在区内选址建设人力资源整体产业园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形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三是从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到市场培育、服务保障,通过改革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大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投入,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引进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管理运营,推动小微人力资源产业组织的发展,开展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扶助计划,通过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的方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4.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工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面向国内一流大学引进高层次的本科、硕士、博士生,为培养高端人才积蓄力量。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提供人才公寓来解决高级人才的过渡性住房支持,并解决好就医就学等基本需求。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阶段性重要项目所急需的特殊人才,探索实施项目化引才,推行柔性人才政策,降低“养才”成本,提高“用才”效率。对高级人才进行“差异化”管理,不断探索差异化的人才管理与评价机制,提升人才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诉调对接 完善多元解纷
区政协常委、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贾传曾

        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既需要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系统,更需要构建公民自治、社会共治、多方参与、司法保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多方协作格局。加强诉调对接,完善多元解纷,要着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大治理格局,健全完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渠道,让人民群众更多的自愿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逐步实现诉讼案件增幅下降、诉讼案件总量下降,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建议区委政法委负责牵头研究完善群众纠纷协调机制,承担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组织协调、调查研究、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组织协调矛盾纠纷与多元化解工作;区司法局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格化建设,及时发现矛盾隐患和苗头,在第一时间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提高村(社区)纠纷诉前化解率。同时,健全完善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2.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加调解力量。提高纠纷多元化解效率还应进一步增强调解组织的力量建设,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区司法局针对人民调解员在加强任前培训的同时,注重任期内专业素质的提升与培训,也可协同区法院定期不定期的针对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举办培训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目前,我区聘任的人民调解员基本为退休在编人员,存在年龄老化、利用电脑设备能力偏弱、学习新知识运用新平台等能力较弱等情况。完善非诉解纷需要集合社会各类人才,更需要补充一部分年轻力量,提高调解组织的活力。
        3.加大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建议把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20年度针对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报酬,实行的是每调解一起案件补助100元。建议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划分一定的标准发放补助,激励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其调解数量及勇于调解疑难复杂的案件。
        4.完善工作程序,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建议完善纠纷解决方式的对接程序。和解、调解协议除及时清结的以外,应当事人申请可到区法院进行司法确认或由法院出具调解书。下一步,应继续探索对于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公证、仲裁或者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明确对公证债权文书、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裁决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综合施策解决用工难题
区政协委员、山东乐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艾兆恒

        随着入住济阳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用工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造成招工困难和人工成本增加,已经影响到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壮大。建议:
        1.政府牵头成立人力资源网上交流合作平台,人力资源及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数据能够免费共享,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及时调配,需求方和资源方及时对接合作,做到即解决用工需求资源又不浪费。
        2.政府建设或租赁一批廉租职工宿舍,以成本价甚至政府补贴方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问题,更好的为当地企业服务,助力我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3.政府相关部门免费、就近、经常性的进行相关技术职能培训,比如叉车、电焊、气割、化验等岗位操作技术培训,方便学员取得相关操作证件,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培养更多企业急缺技术人才解决企业面临实际困难。
        4.对于高端人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奖励金额,尤其是职工子女教育方面,方便孩子及时入学,要以尽快速度增加学校数量和规模,适当比例引进高端教育资源,要高度重视高端教育对人才吸引及招商引资和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5.府协调推进校企合作,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更方便快捷免费对接。
        6.政府引导、大力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要认识到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好处,抢抓机遇,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政府要继续加大“企业机器换人”技改补助力度,比如码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蜘蛛手机器人等,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速度,传统制造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减少用工数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政府组织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现场会,邀请智能化改造方面专家、智能化设备服务商、提供资金支持银行、及有需求企业,搭建我区工业企业与省内外智能化技改服务商,进行供需对接,提供交流、学习、提升平台,向企业介绍实施智能化技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扶持政策。智能化技改服务商、银行助力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将济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