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艺
◎闫传宝
父亲生于一九四五年,属相鸡,今年虚岁七十九,种了一辈子的地,论种地的确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手,论手艺其实也没啥手艺,只不过年轻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自己通过耳濡目染学会了编筐、钉盖垫、缚炊帚、绑扫帚、杀猪、割猪等技术,这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筐作为一种盛东西的器具,是当年农村家家户户都必备的常用物件,可分为大筐、半筐、浅筐、长筐、粪筐等多种类型,大筐五六十公分高,盛得多,适合男劳力割草、搂柴禾时使用,半筐三四十公分高,主要是妇女用,浅筐更小,可以盛干粮,我们小孩子给猪羊割草也用浅筐,长筐装在太平车子上用来推土推粪,粪筐适合老爷爷背着拾粪、盛碎草渣渣填猪圈什么的,不管哪种筐,父亲都会编。
编筐用的材料主要是棉槐(紫穗槐)、红柳条、绿柳条等。秋天,父亲利用一早一晚不上工的零碎时间,把自留地边的棉槐条子砍下来,去生产队劳动之余起早贪黑地编筐,除去自己用的,余下的拿到集市上去卖,多少挣点钱打油买盐、给我们兄弟几个买本子买笔。这些植物茎条先用一种叫“瓜”的工具劈开才能用,“瓜”是父亲用柴油机里淘汰下来的“缸瓦”自己铸的,圆锥形,上面有一半截洞,下面有三个凹槽,尖端对着眼睛看像现在奔驰车的车标。劈茎条时将右手的食指放在半截洞里,从茎条细的一端开始缓缓用力,一根茎条便一分为三地均匀地“瓜分”完成了。筐的主要部分用这种劈条,边边沿沿或受力部分用整根的。粪筐的提系用八根粗条子四根一组十字交叉拧在一起。大筐、半筐、浅筐的提系都是用四根粗条子两根一组弯成半圆形,里面填上一把粗细的半截茎条,外面用扁条缠上,用“拧子”拧紧,用槽锥在筐身适当位置扎上洞把扁条的末端穿过去固定好。拧子也是父亲自己用木头做的,形状像大号的木头夹子,扁条是用整根顺溜的茎条拧劈后展开而成的。时间长了鲜茎条会变干易折,所以用前要提前两三天泡在池塘里,随用随捞。
冬天天寒地冻,人冻得伸不出手。父亲会在入冬前建一个地窖,地窖一般建在一个向阳的地方,往地下挖一米多深,利用挖出来的土在高出地面半米处横上木头,铺上秫秸,泥上黄泥,出入口朝南,便于采光。只要没有挖河修渠的任务,父亲一冬一春起五更睡半夜地在地窖里编筐、编篓、编囤、编干粮簟子,自家的棉槐条子用完了,再从集上买点,只要卖出去就能挣个辛苦钱,卖掉卖不掉、卖得快慢关键是看成品的质量,父亲手艺好,质量有保证,经常有人提供尺寸提前预定。麻线粗细的柳条去掉皮,父亲会把它编成一把把笊篱,用来捞水饺、捞菜,有一次村里翻了湾,我还用柳条笊篱捞过鱼。
父亲还会用高粱竿钉盖垫,长的钉起来用来盖大锅、大瓮,短的钉起来用来盖盆、盖勺、盖油罐子、盛包子、盛油饼面条。钉盖垫剩下的高粱穗苗子父亲会缚成炊帚。过去村里种黍子,父亲会把黍黍苗子缚成一把把笤帚。父亲还会用竹子苗绑大扫帚,不过绑的不多,毕竟当地不产竹子。
农村过年兴杀年猪。每到年根子底下,父亲会被村里人请去帮忙杀年猪,一般主家先烧一锅热水,父亲用手不断地试试水温,感觉温度差不多了,把五花大绑的猪抬到小木桌上,先放血,再在猪后腿上割一个小口,用捅梃贴着肉皮往里捅,捅遍全身后,再用嘴对着刀口吹气,一直吹到整个猪圆鼓鼓的,用细绳把刀口扎紧防止漏气,再把猪抬到锅台上,边烫边煺毛,这就叫“死猪不怕开水烫”。煺毛的刮刀是父亲自己用废铁锨头做的,尺刀、砍刀、肉钩和捅梃是主家事先借的。杀完后,主家留下自己过年用的肉,剩下的卖给街坊们,父亲负责割肉,主家负责过称收钱或记账,一头猪往往要忙活一天。
也许是杀猪积累的经验,知道猪的内部构造,父亲也会割猪。那时候国家号召家家户户养猪,而小猪要育肥必须先骟割,否则长得慢还瞎踢腾。家里养的小角猪(公猪)父亲往往自己割,刀口用麻线缝好,喷上几口白酒消消毒就完事,有时连缝都不缝,打上一针破伤风抗毒素就行了,从没失过手。邻居家有时也叫父亲帮忙去割猪,一根烟的功夫,纯属帮忙,主家则省下了请专业兽医的费用。只有一次给叔叔家割猪,割开之后,发现这头猪长的是连肠蛋,就是睾丸与肠子长在一块了,没办法割,否则会割破肠子,只能重新缝上,这头猪算是幸运,虽挨了一刀,但躲过一劫。
农村施行责任制之后,家家户户都想法养头牛,一是拉车耕地干农活,二是攒粪肥田秸秆再利用,若是养头舐牛(母牛)还能将(兽类生崽曰将)头小牛犊卖钱。小牛犊长成半大牛就不老实了,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要治住它的牛脾气,就得给它的鼻子上穿上牛鼻桊,才能学出活来。父亲会干这个活,一般叫人先用绳子把牛前半身捆在树杆上,有负责拽着尾巴的,父亲用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掐住牛鼻子的左右鼻孔,找准最佳位置,右手用摸了棉油的大铁锥子瞬间扎透,然后拔出锥子,穿上事先准备好的牛鼻桊,先用麻绳拴在牛角上,过十天半月伤口长好了,再把牛鼻桊拴在牛缰绳上,这样牵着耠地压场啥的,牛就老实多了,这就是“牵牛要牵牛鼻子”的来由。
父亲还会磨刀、磨剪子。我也实验过,刀比较好磨,但磨剪子的确是技术活,即使剪子刃磨得像刀刃一样锋利,也未必能剪下东西来。父亲还会剃头,爷爷年龄大了,过个把月父亲就会给爷爷剃一次头。小时候也给我剃过,只是长大后爱好了,嫌剃的头像电灯泡一样难看,就花钱理平头了。父亲还会修理自行车、太平车、架子车或其它农具、用具等,车胎扎了、链条断了、轴承挤了、飞轮滑了、辐条折了、车把劈了等大小毛病,都是父亲利用一早一晚或阴天下雨的空闲时间自己修。父亲两手粗壮有力,却很灵巧,能用高粱竿做成精致的鸟笼子,用秫秸蔑儿编成小巧的蝈蝈笼子,母亲病重时需要天天打针,他又学会了肌肉注射,给病榻上的母亲减轻了许多痛苦。父亲还会盘灶,他盘的锅头好烧,开锅快,还省柴禾。父亲还会种瓜、种菜,什么瓜几个叶压蔓、几个叶打叉,什么时候掐心,什么菜什么节气种,喜阴还是喜阳都了如指掌。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当年吃的苦、受的累、遭的罪太多了,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几乎年年秋后都用太平车子推着被窝去修黄河,一去就两三个月,推着太平车子到商河挖过徒骇河,推着木头到章丘换过煤碳,推着麦子到南部山区换过地瓜干,骑着大金鹿自行车到济南贩海带当天打来回,到徐家湾引黄干渠清过淤,到葛店引黄闸背过石头……
如今父亲老了,过了生日就算是八十岁了,背早就驼了,又患有高血压、老慢支、视神经萎缩等疾病,这些活早就做不了了,但是有父亲健在,我们就有主心骨,就有家,天就不会塌下来,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家国同理,伟大的共产党就是我们的靠山,坚强的党中央就是我们的擎天柱,咱们的总书记就是我们的掌舵人,任何艰难险阻、惊涛骇浪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在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父亲,祝愿老人家开心安康!同时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作者单位:曲堤街道姜集小学